璧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筝哥艺述丨罗中立父亲之后,用画笔抒写 [复制链接]

1#
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https://m.39.net/pf/a_5478879.html

罗中立,年出生,重庆市璧山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年3月返校。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01用画笔抒写的中国农耕岁月——感议罗中立油画艺术

画家从早期超写实主义到现今奇特画风的变异,是在其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广泛借鉴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结晶,如年画、绣像、石刻、剪纸、敦煌壁画等等;然其题材表现上是一成不变的农民形象,画家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对大巴山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当过知青,曾长期与农民朝夕相处,这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父亲》

《父亲》的成功使罗中立的绘画步履更加执着,他以一个纯粹的农民主体不断去摸索新的表现形式,因为这主题已成为他心中永久的图腾,也是他注定要为之奋斗到终身的艺术目标。

《春蚕》

作为中国油画界标志性的代表人物,罗中立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他熟悉大巴山农民的生活,并在作品中表现他们的质朴情感和生活环境,并认为“作品应有人民性”。

《母亲》

作为一名严肃的艺术家,他宁愿展示自己成熟的作品,其笔下人物在“抽象”与“丑陋”间有一种天然质朴的美感,那些粗犷、朴实、拙态的农民形象很生动也很传神,人性美的光辉却淋漓再现。

画家的创作语言从写实趋向于变形和夸张,在最平常和毫不起眼的地方凝聚素材,粗壮敦实的人体和斑驳陆离的色彩之中,农耕精神实质组成了一幅又一幅的大巴山情韵画面,并描绘出赤棵裸的生活真实。

罗中立的创作思维伴随生活的悖理,生存的顽强和习惯的荒唐构成了乡情野趣浓厚而古怪的民俗画卷,他以自己熟悉的农耕文化辅呈出一条通向远方的路,无论曲折艰辛、牺牲殉道,画家矢志不改初衷,并注定要成为:推动中国画史的世界级艺术家。

年10月12日稿

02巴山岁痕乡土韵——罗中立的表现主义油画

一九八零年春天,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一幅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巨幅力作《父亲》引起美术界强烈反响和轰动,在巨大的争议浪潮中,此画的感染力波及全国。

该画作一反当时中国美术界所遵循的“高、大、全”模式,破除创作上的清规戒律,写实入微地刻画了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农,其凝重与深沉的画面使人联想到亿万中国农民形象的生活缩影,那劳作的汗腥和沉重的呼吸,黄土地的荒凉与情感性的渗透,活脱脱地写照出一个诚恳、善良且艰难艰辛的农民父亲形象。白头巾、老夹裌、土巴碗,面额深皱、皮肤呦黑,还有那慈祥而温存的目光,不禁让人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神圣的敬意,这是对千百年来养育着我们伟大民族的劳动者的最高礼赞。

《父亲》的出现是一座丰碑,是影响当时中国美术发展的大事件,它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革新意义空前,表明了中国现实主义创作不再局限于表现壮美、高雅,从而开始了表现和创新形态上的内涵美。《父亲》的创作者罗中立时年30岁,是文革后进入美术界的新生代,他当过知青,在荒凉贫瘠的大巴山长期生活劳动,对农民有着赤诚的感情,他以自己是“中国农民的儿子”为自豪,他喜欢以表现农民生活的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和16世纪比利时画家勃鲁盖尔,已故中国美协主席江丰先生称誉他为“中国的米勒”,《父亲》的成功奠定了罗中立一辈子表现中国农民的决心和信念。

81年罗中立完成学业后,毕业创作是反映大巴山农民的组画,他熟悉大巴山农民的生活,表现他们的质补情感和生存环境,他认为“作品应有人民性,作品应和多数观众起一种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作用,要做到这点,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生活基础和真实情感。”

在艺术上,他将米勒的抒情诗意和勃鲁盖尔的真率粗犷结合相通,创造出自己特有的风格,以崇尚而不模仿的态度来吸取于己有益的西方美术精华,并在客观细致的描绘中保持艺术创作的主要情感性,他的许多写实主义乡土油画饱含激情,作品的魅力是永恒和感人肺腑的。

作为一位严谨的艺术家,罗中立宁愿向观众展示其成熟的东西,他笔下的人物似乎在“笨拙”与“丑陋”之间,将一些文人雅士看不惯的粗黑、脏丑的农人描绘出来,并在竭尽真实自然的描绘下,其《故乡组画》逐步靠近农民的现实生活之中,粗犷、朴实、拙劣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人性美的光辉神畅尽现。

顺着《故乡组画》的路子,他的绘画创作语言逐渐从写实趋向于变形和夸张,在最平凡的日常和毫不起眼的地方凝练素材,敦实粗短的人体形象和艳俗斑駁的色彩笔触之中,农耕岁痕的本质精神构成了一幅幅巴山情韵图画。

他在“丑”与“怪”中发据美的本质,而随意的荒延性以及民间生活灵感的瞬间被不加修饰地保留下来,“赤裸裸地描绘生活的真实”,《父亲》之后的三十多年已过去了,罗中立受西方超写实主义影响的细腻手法逐渐褪去,“生活流”的创作倾向日趋完善,借司空见惯的农家生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层出不穷,他的创作思维伴随着生活的悖理和存在的曲折、生命的顽强和习惯的荒唐,由此构成了乡野味浓厚而古怪的大巴山民俗风情画卷。

他似乎从中国民间的剪纸、石像、佛像、门神的艺术造型中受到启发,通过极力的夸张和变形来处理身体比例,甚至故意突出其形体部位,以发拙“丑”或“怪”来表现美感,虽为油画艺术,其中国传统性却是一脉相承。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在这个农业文明古国朝现代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历史紧要关头,罗中立的表现主义油画创作犹如一只触角,触及大巴山这片热土、这方农民、这段历史,在罗中立的艺术探索步履中,未来永远是原野茫茫,他用自己熟悉的农耕文化铺呈出一条通向远方的路,无论曲折艰难、牺性殉道,他不变的目标依然是:成为载动美术画史的世界级艺术家。

初稿于年3月,再稿于年5月

(责任编辑:王清琪)

文章作者:筝(曾策),美术评论家兼艺术品策划推广人,年生于四川成都,年2月∽年8月任《文旅鉴藏》杂志主编,现为四川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古玩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陨石协会名誉会长、四川名品商会营销顾问……先后做过报社记者、电视台制片人、公司法人、营销策划人,知晓传媒运作及商企文化,正从事产品文创、商会协调、艺玩鉴藏方面的工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