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院落、清新雅致的古风壁画、野性的三角梅开满房前屋后。走进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的幺滩院子和向家院子,立即被眼前故土原乡的淡淡乡愁所吸引。
老院子焕发出来的新气象和新生机,是璧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近年来,璧山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汲取养分,将全域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每一个村当作一个小盆景来设计,打造“都市花园”“四季果园”“绿色菜园”,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百花齐放的美丽“蝶变”。
顶层设计:三级书记描绘田园风情
璧山因“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自古就有“田肥美,明饶裕,巴渝名区”的美称。近年来,璧山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区领导在璧泉街道鹰嘴社区检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首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曾是璧山农村的真实写照。由于柴草杂物乱堆乱放、白色垃圾乱丢乱弃、小广告乱贴乱画、家禽散养乱放、生活污水四处乱流、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致使乡村离诗中描绘的乡村风情相距甚远。
年对于璧山乡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这一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拉开大幕,开启璧山农村全新的美颜模式。区里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亲任双组长,镇街党委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担纲“一线总指挥”,层层签订整治军令状,层层压实整治责任。
(区领导参加村庄清洁行动)
乡村规划,这个农村居民较为陌生的词汇,却在璧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被频频提及,成为农村人居环境顶层设计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辖区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实现乡村振兴与城市品质同频共振,推动乡村生态、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发展,提速乡村美丽蝶变。根据规划,璧山明确8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和22条示范线,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整治格局。
随后,各种行动方案与配套措施密集出台。璧山先后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五沿”地区规划》《三清一改行动方案》《百日清扫行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农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农户环境卫生责任书》《开展农村“整洁庭院”创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等,这些环环相扣的顶层设计,旨在还原乡村风情与田园诗意,打造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儒雅璧山、田园都市。
(机关干部、志愿者、群众代表参加“村庄清洁行动”)
“三级书记”身先士卒,迅速汇聚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镇街领导包村,机关干部包社,村社干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包户,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构建成了以农村党员为先锋骨干、志愿者和农户广泛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合舰队”,全区余人次机关干部职工,1万余名志愿者,30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漏一户的目标。
乡村变脸:“五个一”变出洁净家园
漫步在璧山乡村,抬眼是叠翠的青山、低头是潺潺的碧水;林间散步有清脆的鸟鸣相伴,各式各样的瓜果让人垂涎欲滴……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让一天的劳作顿感舒缓。
这样的美丽乡村,源自璧山“五个一”的乡村变脸术。这“五个一”分别是:召开一次现场会、建立一套村庄清洁保洁机制、开展一次大宣传大评比活动、一次绿化行动、一次“比武”活动。
(七塘镇喜观村整治前后对比)
“五个一”工程是璧山农村人居环境蝶变的成功秘笈。通过“五个一”工程,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同步展开,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产业、培育文明乡风同步谋划。推动“清脏治乱”行动由面上向室内、庭院和村庄周边拓展,推动村庄由一时清洁向保持长期干净整洁转变,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持续美的深度转变。璧山的目标是:到年,9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村民小组公路和入户道路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一场“清赃治乱”的战役在璧山农村打响。各镇街聚焦卫生死角和盲区,开展村、组集中大扫除。全民参与的村庄清洁行动,让柴草杂物乱堆乱放、白色垃圾乱丢乱弃、小广告乱贴乱画、家禽散养乱放、生活污水四处乱流的农村乱象得到全面改观。
4月14日,璧山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季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组织各镇街相关责任人在正兴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除了召开区级现场会之外,各镇街也及时召开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及时推广和总结人居环境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
为实现“日净、月净、天天净”的目标,璧山各地纷纷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培养农民群众健康卫生意识和环保理念。各镇街积极开展清洁户、整洁庭院和最美庭院评比活动,探索适合本地的农村清洁员、志愿队伍、村居干部激励考核机制和农户“三包”等制度,引导村民讲卫生、村新风、除陋习。大宣传大评比活动的广泛开展,真正激活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活力。
绿化家园、美化家园是“五个一”工程中的重头戏。璧山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发展乡村产业、涵养文明乡风等相结合,引导“三师一家”下乡参与化宜居村庄建设,对道路两旁、溪河两岸、山脊线上和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对无人居住或失去使用功能的垮塌房舍、残垣断壁、废棚废圈等建筑物,动员群众进行整治和改造,并在整治后的区域建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
在璧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各显神通的竞技场。为形成比学赶超的整治氛围,璧山结合美丽乡村考核,以镇街为单元开展清洁村庄“比武”活动,晒成绩,晒排名。区里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周周听汇报、月月开现场会、月月曝光通报、季度总结得失、年终考评问责。
如今,璧山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庄洁净行动已从党委政府宣传发动,变成了全民自觉行动,行动覆盖率、农民知晓度、农户参与度实现三个%。不仅提升了乡村整体颜值,也形成了“都市花园”“四季果园”“绿色菜园”3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
整形美容:“六加三”刻录田园乡愁
七塘镇喜观村是璧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样本。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喜观村从厕所改造、院落环境整治、道路扩宽与硬化、长效保洁机制等方面整村推进。全村硬化村社道路20余公里、建成生态湿地2个,添置污水净化设备1套、改建卫生厕所余户、配备专职清洁员3名。幺滩院子和向家院子已成当地最具标本意义的农家院落。
(丁家街道石垭村2组农户入股民宿专业合作社)
为打造都市花园、四季果园、绿色菜园,璧山用“6+3”的整治路径,精心刻录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的田园乡愁。“6+3”的内涵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改变村民习惯。除这六项重点工作之外,健全建设、管护和保障措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深走实。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头戏。璧山通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村庄保洁员制度,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使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
厕所革命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璧山因地制宜治理厕所粪污,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各镇街对农村改厕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立改厕登记台账,打表推进,逐户销号。各镇街建立农村公厕日常维护、养护制度,落实专人保洁,确保干净无异味。针对生活污水四处流淌的农村乱象,璧山走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路线,循序渐进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和黑臭水体排查。其中,“五沿”区域黑臭水体已整治完毕。
(丁家街道杨寺村、陈家院子是当地最具标本意义的农家院落)
村容村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璧山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深入实施村庄净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打造绿色示范村。区农业农村委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全面回收机制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区教委以“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村”等形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进校园活动;区财政建立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每年安排万元对村庄清洁行动进行基础考核,每季度安排万元对镇街进行激励考核,对考核排名后3位的镇街领导进行约谈。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璧山每年举办樱桃、葡萄、血橙采摘节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
经过整治后的璧山村庄花繁叶茂,气派的柏油路连接村村户户,连竹林地也都装上了篱笆栅栏。年,璧山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村庄品位提升了,原来搬去城里享福的老年人纷纷搬回农村养老。
下一步,璧山将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示范片,建设3个区级示范片,在每个镇街建设1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庄,通过示范带动,促进璧山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来源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