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院士风采张金哲院士 [复制链接]

1#

张金哲,男,汉族,中共*员,小儿外科资深特级专家。年9月25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年6月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小儿外科教授,现仍在一线工作,为小儿外科特级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

年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中声望最高的一个。年起医院外科大展鸿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和完善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与此同时在医学实践与研究、医学创新、医学教育、小儿外科学会与专业杂志、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医50多年,为万名以上儿童操刀手术,各项发明5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余篇,主编及参与著书3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0多项,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小儿外科医生和近20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获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该奖为国际小儿外科界最高成就奖;年获“年印度小儿外科甘地金奖”。

他的治学之道是团结国内同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针对国内现实加以改造,目标是向全国推广,扶持各地专职或非专职小儿外科同道提高技术标准,这种观点受到国内外的称赞。在我国小儿外科开始时期,正值我国受到西方孤立,小儿必需的全身麻醉插管缺乏供应,他创造了基础加局麻,使全国各地都能进行小儿手术。现在中枢浅抑制硬膜外麻醉已在国际上形成一条公认途径。50~60年代,我国小儿外科重点工作为各种急症,他对婴儿感染及急腹症方面有不少简易疗法与深入的理论研究,把年前%死亡率的新生儿皮下坏疽当年就降低为10%,以后逐渐成为罕见病。医院创造了小儿阑尾炎30年00例无死亡、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包括坏死休克患儿连续例无死亡的记录,肠套叠的痉挛学说与应用等经验,至今都有实际参考价值。80年代以后对腹部畸形手术有不少简化与改进,所谓张氏膜(无肛门)、张氏钳(巨结肠)、张氏瓣(总胆管)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新生儿肛肠畸形一期根治手术都曾引起国际上的兴趣,他还开发创造了中医外科技术如小儿肛瘘挂线疗法与小夹板配合牵引治疗小儿骨折等等,在国际上表现了中国小儿外科的特色。

张金哲教授常说:“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热爱孩子的大夫。”他不仅从治疗方面为患儿着想,而且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他认为如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孩子的病,那才是好样的大夫。

张教授平素看病,白大褂上衣口袋里总装着很多打印好的小便条,每张便条上清楚地写着一种病的症状、治疗要点、注意事项,肠痉挛性腹痛、婴儿肛周血管扩张、女婴肛瘘、脑瘫……共有几十种。他说让家长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护理要点,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就写了这些便条,便于患儿家长掌握。

小儿外科有个“小金库”,那是张金哲教授和其他教授们用论文稿费、书稿稿费和科研奖金聚积而成的,这些钱都用来救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小患者了。一位患“一穴肛”的家境贫寒女孩,共做大小手术10余次,住院费和手术费多次从“小金库”支出。张金哲教授把钱看得很轻。行医50余年,他没收过一次红包。他28年医院义务出诊、查房、手术、讲课,没拿过一分钱。他经常被学生们请去帮助开展工作,看着下了手术台一口水都不喝的老师,学生于心不忍,提出按劳取酬。张金哲教授却说自己支持的是儿童外科事业,要讲钱,谁也请不动他。对钱,张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自传体的《院士自述》中用四句话表明自己的修身之道: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