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就给我完成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真的是太方便了!”10月18日,家住南岸区长生桥镇的退休居民刘兴纯说,她要为这种“无感认证方式”点赞!
原来,今年8月,刘阿姨准备到社区完成今年的资格认证时,遇到了社区实施疫情管控。前不久,刘阿姨才突然间想起自己还未进行资格认证。
“正好这时,我接到南岸区社保中心短信通知,今年已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完成了认证了,我也不用特意跑一趟了!”刘阿姨高兴地说。
据统计,今年1-9月,全市有万退休人员实现大数据认证和互联网认证,占全市认证人数的45%。
大数据比对让群众不跑腿少跑腿
刘阿姨口中的“无感认证”其实是人社部门利用现代大数据技术,推广的“静默+互联网”认证。
“通俗说,就是通过‘大数据认证’对领取养老金的人员进行全方位行为轨迹分析,动态判断其生存状态,默默地就实现了生存认证。”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人社部门还主动引导退休人员通过手机APP进行生物特征识别,让广大群众不跑腿、少跑腿。
对此,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退休人员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通过与区卫健委共享疫苗的接种数据,核实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信息,数据后台就自动完成了对该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认证。
“我们在市级信息比对的同时,还指导各区县结合当地实际,同步开展本地跨部门大数据比对。”该负责人说,通过全市统一的资格认证系统,实现市、区县级两个层级数据的相互补充和比对,确保大数据认证广覆盖、免打扰。
据了解,南岸区社保中心通过与区卫健委的数据共享比对,为全市35万退休人员完成大数据“静默认证”,其中,南岸区退休人员全区“静默认证”比例超过80%。
渝中区社保中心与区医保中心合作,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数据共享机制,通过长护险上门评估为名退休人员实现自动认证;同时,通过与区卫健委共享新冠疫苗接种数据,为6.1万人实现“静默认证”。
璧山区社保中心今年7月开始与区交委合作,3个月以来通过共享公交老年人办卡及年审数据,为璧山区退休人员完成大数据比对“静默认证”3.3万人。
眨眨眼、张张嘴半分钟完成资格认证
“看镜头,眨眨眼睛,转一转头……”家住江北区大庆村罗婆婆对着手机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半分钟不到就完成了资格认证。
“以前每年进行养老待遇资格,环节多、时间长,很是不便。”罗婆婆说,“现在,老伴用手机帮我在家进行线上认证,好省心哦!”
据了解,为优化“互联网+资格认证系统”,人社部门加强养老认证APP适老化改造,发布“老人版”,字体、按钮放大,功能更简洁方便。针对部分高龄老人操作智能手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发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长辈服务专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由家人在“重庆人社”APP进入“长辈服务专区”绑定亲情号辅助认证,根据页面提示完善相关信息,老人动动手指、眨眨眼睛、张张嘴巴即可便捷完成认证。
特别提醒的是,老年朋友们疫情期间少聚集,建议退休人员“先查”再“认证”。具体来讲,“先查”就是用手机登录“重庆人社”APP,点击“待遇资格认证查询”或访问重庆人力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