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清明节想起的人和事
——璧山空战烈士刘英役及其家人的故事
李文英
清明,总有一些雨丝是阴郁的,在淅淅沥沥中,我们会想起一些人和一些事,这些人和事本不应该被忘记。借这个缅怀的日子,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和璧山、和重庆、和全中国都有关的故事,一段应该永远被国人记住的历史。
璧山空战情况介绍
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年7月7日,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随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大部分经济富庶的沿海地区。
国民政府于年由南京迁至战时陪都重庆,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驻防于重庆周边(如:白市驿、广阳坝等机场),担任着防卫重庆领空的重任。
川蜀地势的险峻,使日军放缓了地面攻势,转而对重庆采取“无差别”轰炸战略,妄图从空中打击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从年5月开始,日机频繁大规模空袭重庆,空袭警报响起时,民众四散躲藏,山城上空飞机的激烈厮杀成为常见景象,国内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年9月13日中午,一场极其惨烈的空战发生在了重庆璧山的上空,因为败得很惨,以至于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少有人知道它发生过。而这场空战对中国空军史却是极其重要的转折,它最终催生了后来的空军。如今,璧山空战的情况正在被大家所熟知。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场空战吧。13日一早,当时的空防指挥部截获了日军情报,称有36架轰炸机由30架驱逐机掩护,将从武汉来袭重庆。指挥部遂命在遂宁的34架驱逐机于11时左右分批升空,成4个编队迎敌。编队飞抵重庆上空,发现日机已投弹远离,且距离过远未予追击。此时,领队机获悉奉节方向有9架敌机西进,全队奉命返飞遂宁,中午时分在璧山上空与13架日本战机遭遇。
我方飞行员很快发现,这次的日军机型之前从未见过,其速度、灵活性、爬升高度以及火力远超我方的苏联产E-15、E-16飞机,后来才知道它是日本最新研发并首次投入空战的零式战机。我英勇的飞行员在明知战机性能远落下风的情况下,依然毫不退缩,拼死一战!惨烈的空战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我方34架战机被毁13架,伤11架,飞行员阵亡10人,伤8人。而日军13架飞机却毫发无损。
阵亡的10名飞行员都是23到27岁的优秀青年军官,有着2到3年的飞行实战经验。事实上,自开战以来,原本双方都可以在空中一较高下,中国飞行员的技术、实力和士气,仿佛有无数个高志航。而璧山一役,零式战斗机亮相,中国空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璧山空战”后不久,当年的10月4日,日军又突然飞抵成都,将太平寺机场来不及起飞的15架战机全部炸毁,还大摇大摆地降落跑道,焚毁了指挥所,扬长升空而去。次年3月,成都双流上空再次上演惨剧,31架中国战机被12架零式战机击落8架击伤8架,阵亡飞行员8人(林徽因的弟弟林恒牺牲其中)。从此,中国空军再无还手之力,日军轰炸更加肆无忌惮,中国的天空进入了“有空无防”的黑暗时期,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年年底“飞虎队”来华后,才逐渐得以扭转。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一名牺牲在璧山空战中的年轻军官刘英役的故事,以及他的家人跨越历史接力追寻真相的感人故事。
烈士刘英役的生前故事
刘英役生于年11月15日,祖籍安徽怀宁,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大姐、下有两个弟弟。“九一八”事变前,其父在东北某地做电报局长,家境还算殷实。“九一八”事变后,其父眼见日本人的残暴和疯狂掠夺,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他举家逃离沦陷区前往关内。而逃难途中,父亲不幸染病身亡,雪上加霜的残酷,让刘英役在国仇家恨中成长得更加勇敢和独立。年,全国民众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青年们纷纷弃笔投戎。当时设立于杭州的中央航空学校(后称“空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招生数量猛增,全国各地有近3万多的热血青年报考,航校当年录取了最优秀的多人,刘英役就在其中。
又经过两年半的淘汰训练,时间很快来到了年5月1日,最初的多名飞行员到最后成功毕业的只剩下这名。而这批毕业生也仅当了两个月零七天的见习官,“七七事变”就爆发了,刘英役和他的同学们随即正式加入空军,投入了激烈的抗战之中……
刘英役先后在当时的空军第五大队、第四大队(志航大队)任驱逐机飞行员,随队频繁转战各处:参加过广东乐昌索敌、广东韶关空战、武汉空战、重庆空战、四川忠县截击、重庆夜战等多场战斗,他抱定牺牲之决心,勇往直前,曾击落、击伤敌机,深得同僚的称赞。
刘英役在9.13璧山空战中牺牲时还未满24岁。更让人心酸的是,在他牺牲后一个月,儿子刘少英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与儿子注定永远无法相见!人间悲欢,莫过于此!
刘家曲折的亲情梦圆路
再来说说刘英役的儿子,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全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此时的刘少英快5岁了,他离开母亲被送到了上海去念书。年全国解放时,刘少英的母亲迫于时局被国民党残部带去了台湾,不到9岁的刘少英被迫留在了大陆,一下子成为了孤儿。此后,他继续在上海艰难求学,期间得到了不少关心抗战烈士遗孤的热心人士帮助,终得以完成学业。他成绩优异,高考时却因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受累于家庭背景,与心仪的上海交大失之交臂,改上了别的大学。年,刘少英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政府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离开了繁华的大上海,前往内陆城市湖北沙市工作。
长久以来,刘少英都不敢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父母,对英雄父亲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只能默默地藏在心中。成家后,心中的遗憾才偶尔可以对妻子聊一聊。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随着“文革”十年动荡期的过去,压在刘少英心中的块垒却越来越重,但那时想要再查找父亲刘英役的相关资料,包括父亲牺牲后的遗物、照片、安葬地点等信息根本无从下手,有如大海捞针。年,刘少英的儿子刘海玮出生,随着刘海玮的渐渐长大,孙子辈的他逐渐从父亲口中知道了关于爷爷的一些片段,真切地体会到父亲心里的遗憾与怅惘。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两岸关系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一个叫《海峡两岸》的节目很快家喻户晓,而这个节目,不知道圆了多少家庭的团圆梦!那时,国家对因抗战而牺牲的国民党军人认定做出了重大调整,刘家等来了刘英役的一张“革命烈士证书”,刘少英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查找英雄父亲的信息了。他费尽周折与北京航空联谊会取得了联系,协会中尚健在的抗战飞行员给他提供了与台湾的联系方式,刘少英首次通过书信向台湾发去了寻找母亲姜丽蓉女士的书信。刘少英也是幸运的,经台湾方面的寻找,一位健在的在台飞行员的妻子恰巧与姜丽蓉女士相识,抗战期间她们同为空军眷属。通过她提供的线索,刘少英找到了母亲在台的住址。遗憾的是,姜丽蓉女士已于年病逝,离世前曾告诉在台子女,在大陆,他们还有一位大哥。
年,他们还收到了当时尚健在的“九·一三璧山空战”幸存飞行员徐华江将军从台湾的来信,向他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刘英役的重要信息,包括刘英役所驾飞机的编号、被击落时的情形,以及当年一些报纸对该事件的报道等资料。与此同时,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让那段历史逐渐还原,从未见过父亲的刘少英对英雄父亲的形象立体清晰起来。当年空战结束后,所有牺牲的飞行员都被临时安葬于重庆南山的空军坟(南山“空军抗战纪念园”)处,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飞行员的遗骸全部迁葬南京,安息在中山陵附近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这些地方,刘家人均一一前往,寄托哀思。
年,刘少英前往台湾祭扫,在母亲的墓前长跪不起,长久以来压在他心头的夙愿终于得以释放,岁月最终算是给了这个家庭一个交代和安慰。
孙子探访爷爷的牺牲地
故事至此,应该已经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然而在孙子刘海玮的心中,始终还有一个疙瘩未曾解开,他想知道爷爷当年坠机的具体地点和牺牲细节,想实地看看那片土地。年清明前夕,刘海玮无意中看到一篇璧山傅应明关于璧山空战坠毁战机地点已定位的文章,激动不已,他立即想办法取得联系。3月30日,这天是周四,刘海玮开启了一趟让自己终身难忘的璧山之行。
在璧山,刘海玮了解到璧山区已经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完成了对“璧山空战”10架坠落飞机的精准定位和证人寻访,并将在这10个地点为牺牲的飞行员立碑,供人们凭吊追思。
当天在大兴镇,刘海玮见到了三位尚健在的“九一三空战”亲历者:曹登敖,生于年,当年的大兴乡九保七甲人;洪昌贵,生于年,当年的大兴乡九保六甲人;曹作章,生于年,当年的大兴乡九保七甲人。其中曹作章的父亲还是九保七甲的甲长。三位老人回忆了当年刘英役所驾驶飞机从被击中到坠地后,村民前来施救的全过程:
当天是大太阳,中午时分,村民正在割稻谷或晒稻谷,看到远处天空有星星大小的黑点飞来,不一会,空中就打开了,打得很凶。空中的飞机像燕子一样,乌棒机(村民对E-16飞机的称呼)钻过去钻过来,去撞日本飞机。村民赶紧跑进竹林、屋里躲避。刘英役驾驶的飞机被击中后,落到一处坟场高地,飞机摔烂了,机头朝着东北。飞机散去后,村民都跑了过来,看到飞行员的头部受伤了,讲不出话来。旁边有村民在流眼泪,也有村民在安慰他。很快,村民找来滑竿抬他去县城救治,走到山王店那个地方,刘英役断了气。
“这里就是当年你爷爷坠机的地方”,站在那个小山丘上,刘海玮的内心起伏不已。“几次走访,都说是机头冲着东北,机尾朝向西南。”随行的同志继续说道。当再次听到“机头冲着东北”时,刘海玮猛然惊醒!东北?!那是“九一八”事件的发生地,是爷爷刘英役成长的地方!是家的方向!
来到山王店,来到当年爷爷断气的地方,刘海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他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当时躺在这里时是否尚有意识,是否在想自己未能尽孝的高堂老母?是否在想怀有身孕的爱妻和未曾谋面的孩儿?是否想起了尚未成年的弟弟?以及家仇国恨未雪的遗憾!
这个故事我每讲述一次,都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战争带给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是如此的残酷和悲痛。我们唯有牢记历史,才会懂得和平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要保持思想清醒,珍惜并呵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无私奉献,唯有人人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苦难的历史才不会重演。
(内容来自烈士刘英役孙子刘海玮的讲诉、文章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