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重走成渝古驿道最险处在老关口来凤驿上车
TUhjnbcbe - 2024/8/12 17:00:00
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01:37

核心提示

从缙云山脉的老关口开始,就进入到成渝古驿道璧山段。

古时,客商们需翻过老关口,进入璧山地界;接着,依次经过拖木铺、水口、二道牌坊,再过来凤驿、兴隆铺、帽子铺、丁家坳、马坊桥等地,离开璧山,继续西行。

在这段长约33公里的古驿道上,位于璧山与走马交界的老关口凭借其险峻的地势,被古人称为“重庆第一关”。缙云山下的来凤驿也因独特的交通地位,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南津驿并称为成渝古驿道上的“五大名驿”。

从古至今,它们见证了东大路的人来人往,也见证了这段古道上的悲欢离合。

从缙云山脉的老关口通往璧山地界的成渝古驿道。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老关口

西驿最险第一关

清朝末年,缙云山脉上的老关口迎来了一位游客。在通过老关口进入璧山后,他挥笔写下“山程若付丹青手,绝好悬崖斧劈皴”的诗句,把老关口的陡峭地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位游客就是清末民初的四川大儒赵熙,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被老关口的险峻震撼了。”6月8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学者张颖向记者介绍。

 

除了赵熙外,不少书籍也对老关口的地形进行过详细描述。年出版的《巴县志》记载:“西山由南北迤入县境者为老关口,界三县,旧为成渝孔道,重庆第一关……从来守是隘者,皆未尝催陷。”另一本近年出版的《来凤街道志》同样提到,老关口为古川东大道制高点、重庆西驿最为险要之地。

 

那么,老关口究竟是什么模样?

 

记者一行冒着蒙蒙细雨,从走马古镇后山的成渝古驿道遗址入口,一路拾级而上,来到地图上标注的老关口位置时,眼前除了一块平地和一人多高的杂草外,没有看到任何建筑。在整个行进过程中,由于下雨导致青石板相当湿滑,但总体路途平缓,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险坡。

 

难道因险峻地势而被称为“重庆第一关”的老关口只是徒有其名?

 

带着疑问,记者一行在杂草中继续前行了约米,穿过垭口后回望,才发现整个垭口呈“Y”字形,石壁十分陡峭,让人望而生畏。

 

“古时的老关口就修筑在这垭口之上,客商们穿过老关口,就出了巴县,正式进入璧山境内了。”张颖说道。

 

清乾隆年间的《巴县档案重庆府图》记录,作为当时巴县的门户,老关口曾修有关楼,内有官兵,有城门四座。其中向东两个城门前后相继,分别通向东北和东南,方便物资运输;向西的两座城门各通向西北和西南,西南为东大路正路。

 

险峻的地势,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老关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年的四川保路运动中,同盟会重庆支部聚集各路力量,率先占据老关口,不仅有效牵制了川渝两地的清军,还为夏之时的部队顺利进入重庆城贡献了力量;在年的护法运动中,当时在滇黔川靖国联军任职的爱国将领何海清在老关口附近与袁世凯的部队展开过激战。

 

“虽然这里曾爆发数场战争,但回顾历史,老关口更多见证的是成渝古驿道的繁华。”张颖介绍,在成渝公路开通之前,这里是商贾贩夫来往成渝的必经之地。

 

对此,曾居住在老关口附近、今年60岁的周盛华给予了证实:“小时候,我经常听外婆说,民国初年,来往的人们从重庆出发,第二天路过老关口时,通常会停下来,在附近的茶店买碗水,摆摆龙门阵,再翻过老关口,到山下的来凤驿吃午饭。”

 

周盛华说,当时老关口附近专门修有民房,民房内就是一家家茶店,他的外婆曾在那里开过一家茶店。“外婆的茶店除了卖茶水外,还卖咸菜饭。茶水3分钱一碗,一天就要卖好几百碗,生意好的时候,开水都来不及烧。”

 

时光荏苒,如今的老关口,四处都是一人多高的杂草,曾经的关楼、茶房早已不见踪迹。

 

“成也交通,败也交通,这句话用在老关口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张颖说,年,川汉铁路工程师在初勘成渝铁路路线图时,曾考虑让成渝铁路从老关口经过,但因建设成本过高,不得不绕道而行。之后,随着成渝公路的竣工,曾经显赫的老关口开始慢慢走向衰落。

来凤驿

缘何被称为“小重庆”

“又二十里,宿来凤驿,璧山地,驿屋清爽可居,驿前即傅总兵弃甲处也……”年的一天,一名男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名男子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王闿运,这篇日记主要记录的是他夜宿来凤驿的情景。作为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来凤驿也是旧时官员、客商、马帮、挑夫往返重庆和成都时打尖歇息的首选地。

 

从老关口一路蜿蜒而下,经过拖木铺、水口、二道牌坊等地,记者一行来到来凤街道(旧时的来凤驿)。此时,时间已近中午,街边餐馆不时飘出璧山名菜来凤鱼的香味。

 

“现在来凤有些冷清,但在明清时期,这里却是热闹非凡。民国时期,来凤还被称为‘小重庆’。”同行的璧山区人大教科文卫主任胡正好告诉记者。

 

据《来凤街道志》记载,来凤设驿,始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重庆地位的提高,来凤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南津驿并称为成渝古驿道上的“五大名驿”。据清乾隆年间的史料记载,彼时来凤驿设马十一匹,马夫五名,扛夫一十六名。

 

如今,位于来凤街道场镇西街的“新开坦途”碑,是来凤昔日繁华的实物见证。这块镶嵌在墙壁里的石碑,自上而下刻有“新开坦途”四个大字。

来凤街道场镇西街的“新开坦途”碑。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这块石碑记载了清嘉庆年间,为缓解人流,璧山知县李大经在来凤开路造桥的故事。”胡正好说,根据碑文的内容推断,作为成渝东大路上的重要节点,来凤驿旧时非常繁华。当时的来凤驿只有一座梁桥横跨璧江,桥面狭窄,每逢赶场,这座桥总是拥挤不堪。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李大经通过募资的方式,在这座梁桥附近又开辟新路,并修建了一座过河石桥来连接场镇东西路口,并取名为“接凤桥”。

 

除了“新开坦途”碑外,清同治年间任四川正考官的孙毓汶曾在日记里用“来凤驿去县城九十里,来往使传皆局绅代办,供应喧呼,竟夜不能成寐”等句子,来描述来凤繁荣的景象。另一位清代诗人王梦庚在感受来凤的热闹之后,也在《咏璧山县来凤驿诗》中用“古驿苍茫照落西,临邛凤羽漫称奇”的诗句,突出了来凤在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地位。

 

“彼时,成渝东大路上的过往客商不仅为来凤驿带来了繁华,也促进了当地名菜来凤鱼的诞生。”胡正好说,史料记载,来凤鱼诞生于康熙年间,由来凤驿有名的邓家鱼馆创制,其创立之初就以麻、辣、鲜、香吸引了南来北往的食客。后来,随着成渝东大路的日渐繁华,来凤鱼又吸收了江南、淮北等菜系的特征,诞生了多种口味,让不少食客趋之若鹜。

 

“来凤驿繁华的背后,反映的是当时成渝两地密切的交往。”胡正好说,到了抗战时期,随着成渝公路的修建,这种交往更是达到鼎盛。仅年,来凤的织布业、染织业的营业额就达多万元。上世纪40年代,来凤驿从官驿蜕变为民驿,民用货物的运销和批售集中在此经办。来凤成了璧山、江津一带重要的盐糖运销和批发地,其商业的繁荣,使其获得了“小重庆”的称号。

 

位于来凤街道二道牌坊的何氏百岁坊。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发达的经济,也吸引了不少名人到此。据《来凤街道志》记载,抗战时期的璧山可谓名流际会——国学大师梁漱溟曾在来凤驿创办私立勉仁中学;哲学家熊十力曾在此避难,并增订哲学著作《十力语要》;教育家黄炎培以《来凤驿》为题,创作了散文诗。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成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让来凤失去了交通枢纽的地位,整个场镇也逐渐落寞。

 

“这样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变。”胡正好介绍,年,来凤街道的来凤村被纳入重庆市“三变”(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示范村。未来,来凤将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力争把这里打造为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新型旅游示范地。

 

“正在建设中的黛山大道将经过来凤,随着这条大道的通车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来凤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胡正好说。

马坊桥

一段美好爱情的传说

作为古时成渝之间的“高速公路”,璧山境内的成渝古驿道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他们用游记或诗文记录下沿途所看到的风景。

马坊桥旧貌。璧山区档案馆供图

 

当记者再度翻阅这些游记和诗文时发现,不少游记在写到马坊桥(位于今璧山区丁家街道)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它见证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一座普通的桥梁和爱情有什么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一行在结束来凤的采访后,驱车前往马坊桥所在地——丁家街道。从来凤街道出发,沿着省道驱车约半小时来到丁家后,一座五孔石拱大桥映入记者的眼帘。

 

张颖介绍,这座桥是在原马坊桥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史料记载,最早的马坊桥修建于清雍正八年(年),两边护栏刻有石狮子,因桥头有明代马氏节孝牌坊得名,是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那么,这座桥又怎么会和爱情产生关系呢?根据英国外交官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在年所著的《华西旅行考察记》记载,这主要来源于建桥之时的一个传说。相传,在马坊桥竣工的那天清晨,有一支护送新娘的迎亲队伍恰好走到桥头。造桥的匠师邀请新娘为这座桥起名,这位姓方的新娘就以自己与马姓丈夫之间的相遇、相恋为内容,吟诗一首。有感于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当地人决定用夫妻二人的姓氏,把这座桥命名为马坊桥。

 

“书中记载的爱情故事无疑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事实上,作为成渝古驿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自明代以来,马坊桥以及丁家坳(今丁家街道)就见证了不少悲欢离合。”张颖说,例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贬到巴蜀一带。其间,他为办理公务,沿成渝古驿道前往成都,在路过马坊桥时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一首《马坊桥》,用“无奈旅怀多,村酤引睡魔。醒醒不成寐,枫叶助吟哦。”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去国怀乡之感。

 

除了杨慎外,马坊桥临近的丁家坳也吸引了不少名人在此驻足。

 

年,刘伯承曾受命到此,与当地乡贤张明安共同组织璧山讨袁义勇军,为护法运动贡献了力量。而在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负责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受远在延安的吴玉章之托,专门来到丁家为其长子吴震环证婚,留下一段佳话。

 

年,随着马坊桥水毁修复工程的完工,马坊桥一带已成为可满足生态防护、滨河观赏、观光休闲、科普健身等多种功能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据悉,合璧津高速也将在马坊桥附近设置下道口,交通的便利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马坊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成渝两地重要的交通枢纽,璧山区正多管齐下,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该区将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积极对接周边区县,与永川、北碚等周边区县建立共建、共享联动机制,协调做好永璧高速、北璧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难点热点工作。此外,该区将建设15平方公里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积极联动成渝地区高校,推动成渝地区创新资源集聚扎堆,产生“化学反应”“链式反应”。

再现昔日璧山古驿道风采古道湾公园预计今年底开园

近年来,璧山区在挖掘古道文化方面动作不断,预计将于今年底开园的古道湾公园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作。

据介绍,作为璧山区大公园、大森林、大景区、大水系建设的重点项目,古道湾公园南北向全长约3公里,规划占地面积约亩,将深度挖掘古道文化的历史文脉,讲好古驿道上的璧山故事,充分尊重原始地貌,通过各节点场景的还原包装,再现昔日璧山古驿道的风采。

“按照计划,古道湾公园建成后,将以古道湾水域为依托,古道文化为底色。”胡正好介绍,该公园不仅会以明代诗人龚懋熙创作的诗歌《再经来凤驿》为蓝本,通过打造客栈、牌坊、古井、古碑等文化元素,再现来凤驿昔日的繁华景象,还会以杨慎诗歌《马坊桥》为蓝本,在公园内重现当年丁家坳的繁华景象,让更多市民了解刘伯承讨袁、周恩来证婚等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

此外,除了重现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古道湾公园还将打造古村落、古茶铺、古酒肆、古战场、古栈道、古镇古街等23处再现古道文化场景及互动游乐项目。“届时,市民不仅可以感受老关口的险峻,还能了解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璧山所经历的那些烽烟往事。”胡正好说。

重走成渝古驿道系列报道扫一扫就看到

记者:黄琪奥

学术支持: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编辑:崇云丰

校对:罗建军

审核:卢志民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走成渝古驿道最险处在老关口来凤驿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