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青木关的故事。
青木关,位于重庆城西50公里处的宝峰山口,北接缙云山,两侧山峰海拔在米以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巴县和璧山县的交接口。明朝末年,在此筑高墙设关卡,名青木关。
旧时,浮图关是重庆城的边界,而青木关才算重庆的边界,因此青木关称得上重庆第一关。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全国的文化机构和学校大举内迁。一时间,重庆第一关青木关内外名校云集,中华民国教育部、中央音乐院、国立艺专、中央大学附中等迁往青木关。从此,军事要寨青木关成为了文化重镇。
抗战胜利后,各校开始回迁。年10月,朱家骅、陈立夫利用中央大学附中、社会教育学院附中、劳作师范和国立音乐院等校址资产,在青木关创立重庆国立青木关中学。
朱家骅朱家骅,字骝先,曾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山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位。是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在时局动荡的年代,朱家骅为国家文化、经济、科学的发展南北奔走,做了大量的工作。
当年,为了纪念骝公的功德,青木关人在青木溪上建了一座以他的字命名的“骝公桥”。今天,青木溪的涓涓溪流,还算干净清澈,小桥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
青木关温泉有趣的是,骝公桥附近有多处温泉,水温三四十度。而南桥头就有一处泉眼,除了附近有一座小规模的青木关温泉泳池,还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于是大家在桥头用温泉水来洗衣服,这也是青木关一道独特的风景。
骝公桥畔茶馆骝公桥畔,有一座老茶馆,即抗战时期“青青茶社”旧址。今天,大家依然喜欢聚集在这里喝茶,打牌聊天。骝公桥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见证着世间的悲苦和欢颜。
去地里干活的农民现在青木关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发扬了“青木关抗战文化古镇”的厚重文化底蕴。七十多年前的朗朗书声,回荡在今天。
骝公桥上的青木关中学生青木关洗去了岁月的铅华,和历史上的地位相比,已经不那么繁华了。老街老屋所剩无几,古关口也因为历史变迁和渝遂高速的修建而不复存在。但是作为昔日重庆第一关和抗战文化重镇,应该保留一些重要的建筑和遗迹。
青北上街所剩无几的老屋街头下棋老人们和狗青木关的国立音乐院纪念亭包子哥在路上:希望与你分享旅途中的趣事和风景。欢迎你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