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璧山人
璧山区倾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
“来了就是璧山人。”
一句简单的话语,成为今日璧山求贤若渴,海纳百川最真实的写照,连续9年实现人口净流入。
“来了就是璧山人。”
一句简约而不简单的话,道出了璧山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人才浪潮气象万千,科技创新生机勃发。
近年来,璧山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为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智力支撑。
以政策改革
创新释放人才活力
人才的力量是巨大的,关键是要发挥改革的撬动作用,打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体制机制的障碍,提升人才与区域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释放和激发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引领关键在人才,我市出台17条举措完善人才“塔尖”“塔基”政策,集聚科学家及其团队,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加快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为区县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璧山区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实际,先后制定实施“千人引才计划”“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等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引才育才用才等政策30余项,人才“引育用留”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顶尖人才必须施以顶格政策。年,在光电技术上颇有造诣的蔡明达作为璧山区“一人一策”引进的A类人才来到璧山,加入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近年来,蔡明达带领科研团队不断通过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技术“卡脖子”问题,成功开发P0.全球最小间距MicroLED玻璃直显屏,被评为“年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璧山区第三届“企业创新型人才”等。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璧山聚焦“卡脖子”领域,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鼓励科技创新25条、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实施方案等政策,为比亚迪研究院等出台“一企一策”,在资金、项目、平台等方面给予定向支持,延揽了以康佳、弗迪锂电池、中科曙光等为代表的一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MicroLED”“刀片电池”“云巴”等全球领先或首创首发科创成果相继诞生。
随着一个个政策藩篱的打破,“科技璧山、创新璧山”的引才聚才效应不断凸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以引育体系
融通加速人才集聚
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扎实底气,也是托举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力量。近年来,璧山借助海外人才联络站、市政府驻外办事处以及高校等多元引才要素,构建“1+2+4+N”引才平台体系,缩短引才物理空间,拓展人才来璧山创新创业渠道,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年2月,聚焦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城市宣传、项目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璧山人才飞地在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用,实现“人才在成都、贡献回璧山,项目在成都、转化在璧山”的引才模式。
去年以来,先后选派8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人才工作联络站顶岗锻炼,共收集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信息余条,成功匹配50余条,引进各类专家人才余人次。
▲比亚迪科研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条云巴示范线
目前,璧山已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双一流”高校签订《高层次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已有27所“双一流”高校的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在盛夏感知璧山,获评重庆首批新时代大学生“走进重庆·筑梦双城”实践基地。
拥有全新场地、大热IP、爆火嘉宾和缤纷活动的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前不久在璧山举行,活动期间“西漫”与璧山全域文旅及消费活动开展联动,更多青年人才走进元气璧山、青春璧山。
除此之外,“科技活动周”“百名博士璧山行”“百名专家璧山行”“重庆·璧山英才大会”等人才品牌活动贯穿全年亮点纷呈,人才工作辨识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以科创平台
赋能人才跨越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璧山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集中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使璧山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支撑引领。
“要持续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实现事业用才、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使璧山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璧山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到。
年,65岁的陈锦被璧山的科技创新环境所吸引来到重庆璧山,作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带头人,开始“二次创业”。
“创新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的陈锦表示,研究院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着力打通科技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现已累计孵化企业18家,在孵项目35个,集聚高端科研人才余名,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是璧山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试验田。自社区成立以来,已按“筛选引入、论证评估、组建模拟公司、成立新企业、中试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流程,调研论证了多个成果项目,累计订单超过1亿元。
近年来,璧山顺应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契机,加快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政产学研”融合平台等平台,形成“科研+推广+迭代+量产”的全生命周期培养模式,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要素的平台队伍。
截至目前,璧山区已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家,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先后成立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各类专业技术研究院24家,区内企业与68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孵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数量个,全区各类平台集聚人才的“磁石效应”愈发凸显,已在光电、新能源等多个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
其中,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联动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汇集行业内顶尖人才余人,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比亚迪“刀片电池”获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动力研究院计划年底动工建设,未来将打造规模0人的科研团队。
以链式服务
涵养良好人才生态
实现人才集聚不仅要在吸引人才上“快人一步”,更体现在礼遇人才上的“超常力度”,璧山区正瞄准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以最大力度的服务让人才感受最厚重的温度,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
“此心安处是吾乡,来了就是璧山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责任人、重庆创新燃料电池技术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蒲清平在接受璧山区领导节日慰问时说道。当前,璧山通过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现区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协调解决专家问题余个,定期组织专家参加休假、疗养、学术交流“三位一体”活动,坚持做好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关怀服务。
▲高产院科研人员在中试平台开展产品研发
“感谢区委、区政府的组织让我们有了这么好的交流机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年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负责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传动系统研究院院长王海兵参加年重庆市“军民深度融合·产研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沙龙活动时介绍,沙龙活动邀请到了来自全市国防军工、军民融合应用、电子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的80余名专家学者,这样的人才沙龙在璧山已成常态。
为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璧山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累计受理人才服务需求余人次。实现人才绿卡“一卡通”,建成和拟建人才公寓13个,筹集人才公寓超过1万套,建立全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入库人才达0余名。
爱才敬才社会环境日益浓厚,“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不断向好。
千帆汇海阔,风正好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璧山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集聚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上下更大功夫,向着“科学家理想家园、创业者圆梦之城”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阔步前进。
甘黎黎王旸图片由璧山区委组织部提供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