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重庆人有80左右都是外省人细说重庆
TUhjnbcbe - 2024/8/31 16:3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现在的重庆人有80%左右都是“外省人”,是不是没想到?在剩下20%重庆人中,只有巴、向、覃、樊、郑、罗、朴、咎、鄂、庹、夕、龚12个姓的族人,才是真正的重庆“土著”。重庆“土著”为什么这么少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细说重庆“土著”的消亡史。

重庆本地土著的姓氏最早来源于巴人,巴人在历史长河中衍生了众多的分支,因为所崇拜的图腾不同,古巴人分三大支:龙蛇巴人、鱼鳖巴人和白虎巴人。

白虎巴人主要生活在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在廪君巴族白虎部首领务相的带领下,他们沿着清江(即夷水)征服了盐水神女部落,随后出清江,溯长江而上,以枳邑(今重庆涪陵市)为都城向东向西扩张,攻占大片领土。并在今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依山建都城,曰“江州”(今重庆)。极盛之时,巴国领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再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龙蛇巴人主要生活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一带,商代时在湖北中部建立起部落国———巴方,后为楚国所灭。龙蛇巴残部随后西迁进入今川北,后被汉化。

鱼鳖巴人主要生活于今四川南部和贵州高原河谷地带。在商代建立了鱼凫蜀国。西周时,鱼凫蜀国被从云南北上的杜宇部击败,残部融入了杜宇蜀国中。后来贵州高原鳖灵部落崛起,灭杜宇蜀国,建立开明蜀国。开明蜀国为秦所灭。

其中白虎巴人和龙蛇巴人和重庆的干系最大,重庆土著的姓氏就来源于他们。其中白虎巴人有五姓:巴、向、覃、樊、郑;龙蛇巴人则有七姓:罗、朴、咎、鄂、庹、夕、龚。

公元前年秦灭巴,立国余年的巴国消失在历史中,但巴国土著尚存,在中国几千年的改朝换代中,源自巴国的土著依然存在,顽强的生活在巴渝大地上。

但是在明末清初,重庆遭受了一次大的浩劫。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年)杨应龙叛乱开始,重庆就不得消停,由于长期处于大规模的战争之中,导致重庆土著急剧减少。

明万历二十七年(年)6月,杨应龙亲率八万播州军,分三路攻破綦江城,全歼城中五千明军,尽得城中粮草锱重。此时的杨应龙心怀明廷征剿之恨,又存丧子之痛,于是对綦江城进行了大规模屠城,城中新募兵丁及全城百姓全部遇害,史书载为“尸体闭江,綦江水为之不流”。后叛乱失败,杨应龙自杀身亡于海龙屯。

崇祯十二年(年)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明崇祯十七年(年)张献忠从水陆两路合围重庆经6天激战,起义军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一举攻入重庆,重庆又是一片生灵涂炭。

从明崇祯十七年(年)6月张献忠攻占重庆算起,到崇祯十七年(年)到康熙二年(年)清廷四川总督李国英重筑通远门,长达19年,重庆被大西军、清军、南明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

还没有安生几年,康熙十二年(年)11月21日吴三桂又起兵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二十年(年)10月29日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历时八年“三藩之乱”才终告结束。在这八年里重庆又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不断地轮番拉锯厮杀,尸横遍地,瘟疫灾荒等灾祸随战乱接踵而至。

道光本《大足县志》记载:杨应龙叛乱第二年(即万历26年),重庆大疫,“人民死亡甚重”。民国33年出版的《长寿县志》卷15记载:“(年)四川大饥,重庆斗米值银四五两。”相当于现在六七千元一斤的天价。

由于没有粮食,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同治《万县志》卷30记载:百里无人烟,人且相食。

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造成了重庆土著人口锐减,十室九空。《重庆通史》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年),重庆主城(即现在的渝中半岛)全城仅有人,而包括现在的江北、南岸在内的重庆市区,仅剩人。

重庆各区县同样也惨不忍睹。同治《璧山县志》卷1记载:土著几空;乾隆《大足县志》卷10记载:止逃存一二姓;咸丰《开县志》卷23记载:仅止数姓而已;民国《重修丰都县志》卷9记载:城、野数百里迄无居人,户口全空矣;光绪《永川县志》卷2记载:遭献贼荼毒之后,土著复业(回到原地继续耕种)仅十之二三。

就这样重庆土著在明末清初几十年惨绝人寰的动乱中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当时重庆的惨状,正史、野史、家史等各种史,都记载得非常详细。

由于人口少了,老虎也大量冒出来了。道光23年的《重庆府志》回忆道:“(顺治三年,即年)大疫复有虎患。重庆当流贼残杀之后,几无遗民。(顺治)五年戊子大旱,群虎白日出游。”从万历14年(年),到乾隆3年(年),老虎多次跑进重庆城。同期的江津、永川、綦江等地,也多有虎患记录。想不到吧,重庆也曾有这么多的老虎。

由于重庆人口实在太少,许多地方几乎空无一人,只好把一些县撤了。康熙元年(年):铜梁、安居并入合州(现合川区);璧山并入永川;大足并入荣昌;武隆并入涪陵;康熙7年大宁并入奉节;新宁(现四川开江县)并入梁山(现梁平县);康熙8年大昌并入巫山。多年后,随着人口增加才再度恢复,但有些地方则再也没有恢复回去。

直到年后,即乾隆三十九年(年),重庆主城也才2.8万人,整个重庆市区也不过3.5万人。依然没有从战乱中恢复过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于顺治末年实行鼓励南北各省人民入川垦殖的政策。此后出现了持续不断迁居四川的移民浪潮,即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康熙三十三年(),康熙正式颁布了一道《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广大举向四川移民,使“湖广填四川”到达高潮。

道光《夔州府志》第34卷载清初“楚省饥民”每天由三峡水道入川达数千人之众。根据三峡沿岸区县如忠县、云阳、奉节、巫山、丰都等地方志记载,民国《云阳县志》卷23《族姓》收录了个大姓家族,迁自湖广者有家,占75%;民国《合川县志》卷9《士族》记载外省移入个氏族,湖广籍为80家,同样占75%。当时大部分的民众都来自湖广等地。民国时期的《巴县志》中记载,自从晚明张献忠“屠蜀”以后,四川当地人为之一空,外来移民中十个里有九个是湖广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年)湖广会馆,就是“湖广填四川”的产物。

这次移民前后延续60余年之久。随着人口增加,重庆一些府、县的外来人口已达到人口总数的70—80%。据嘉庆《四川通志》载,嘉庆十七年(年)重庆总人口人,而此期重庆仅清代移民及其后裔就约有.8万人,土著及明代移民约有.8万人,仅仅清代移民及其后裔就占了重庆各府、县人口的71.6%。

从以上数据来看,这个时期的重庆土著估计只有当时人口的25%左右了。通过清代多年修生养息,重庆土著人口显著回升,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战争又开始了。

年,孙文号召全国“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开始,四川军阀就连续不断地发生混战,一直混战到年。自清朝末年到民国二十二年结束,“在此二十余年中的大小战争共有四百七十余次,平均每半月即有一次。

川系军阀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是最后一次大混战,也是最终逐鹿巴蜀的定鼎之战,是在两叔侄间开打的,叔父刘文辉和侄儿刘湘,即“二刘之战”。这场混战是从民国二十一年冬天开始,到民国二十一年秋结束,前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中间经过三个有名的战役,它们是成都巷战、荣威大战、毗河岷江之战。此战之后的刘湘成为“四川王”。

但是刘湘才坐上“四川王”这个位置不久,蒋介石就将势力深入了四川境内。刘湘为首的川系军阀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这场中央与地方的冲突,最终以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刘湘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战,率领川军出征抗日而告终。

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东北、华北、华东相继沦陷,年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大批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迁移,东部人口也随之内迁。据统计,年重庆市人口仅为47万,到年8月已达88万多人,年突破百万,达万人。此后重庆市的人口,一直维持在百万以上,直至抗战结束。

由于国民党迁都重庆,年2月18日起至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次,出动多架次的飞机,投弹枚以上。共有市民人被炸死、人被炸伤。间接死于空袭,以及沦为灾民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超过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年1月1日,刘湘带领川军走川界,开赴抗日前线。但是不久后,在年1月20日刘湘因病在汉口去世,逝前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据国民政府统计,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万人,伤亡64多万人,居全国之首。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其中重庆籍官兵达96万名,约占四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重庆人的生活走上了快车道,重庆也获得了新的机遇。

三线建设期间,在大规模投资推动下,重庆地区建立了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随着大批企业内迁重庆,一线、二线地区的职工也相继内迁到重庆地区。截至年6月,从外地迁入重庆地区的基建施工队伍有人。据不完全统计,因三线建设内迁重庆的人口约50万人。

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库区实施“三峡大移民”,重庆承担了三峡库区85%以上的移民。当地转移和迁往外地的人口,共计达到百万以上。

年重庆直辖,酉秀黔万等新的伙伴加入了重庆这个大家庭,充实了重庆。根据重庆最新总人口数据统计,重庆人口.43万人(全境)。

经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三线建设,三峡大移民,重庆直辖后,现在的重庆土著基本就稳定在20%左右了。

虽然战争造成了重庆“土著”的大量消失,但重庆历史上的多次移民,造就了重庆这座城市历史人文精神的大碰撞、大交融,从而形成了重庆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多样性、开放性的城市文化,可以说移民就是这座城的根本。

在我看来,在重庆根本没有“土著”和“非土著”之分,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姓什么,只要爱这座城,你就是“土著”。

参考文献:

《四川军阀史》

《重庆移民史》

《重庆通史》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

重庆各地县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人有80左右都是外省人细说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