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电池”实现量产,无人驾驶“云巴”投入运营,MicroLED柔性显示屏技术全球领先;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4%……
一项项可喜的成果、一串串亮眼的数字,印证了重庆市璧山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足迹。
近年来,璧山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机遇,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搭建平台开辟制造业承载新空间
发展先进制造业,拓展和优化空间是首要任务。近年来,璧山围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产教融合,高质量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中新(重庆)科技城。其中,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已开工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亿元,入驻企业家,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中新(重庆)科技城布局科技创新、产教融合、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东盟合作五大组团,助推中新合作跑出“加速度”。
此外,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璧山整合研发力量,搭建孵化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一方面,与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50余家科研院所、20余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定点孵化科技成果,并联合77家骨干企业组建企业科技创新联盟,汇集高校教授及行业专家余名、孵化科技成果项。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研究院经济发展路径,集聚广大人才,畅通科技成果孵化通道。
目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转化前沿专利技术件,孵化高科技企业21家,获得订单额超6亿元。
创新赋能激发制造业升级新动能
近年来,璧山紧牵科技创新“牛鼻子”,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点燃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引擎。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家;出台“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打造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达50%;引导汽摩、消费品、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个,培育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34个;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建成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引导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与此同时,璧山全面推行“群长制”“链长制”,打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均达到35%。在璧山,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的高新集群已初具规模。
优化服务营造制造业发展新环境
人才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璧山不断完善人才支持体系,改善创新生态环境,构建引才聚才强磁场。推出“人才管家”机制,精准对接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需求,切实为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出台“人才政策十条”等20余项制度措施,支持人才发展;依托“前沿飞地+高校联络站”引才平台创设“璧玉计划”品牌,办好“百名专家(博士)璧山行”活动。年,璧山共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名,累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名,人才总量突破9.3万人。
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璧山不断强化金融供给保障,通过构建信贷支持体系、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等举措,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开展各类科技服务余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服务,实现61项高频事项办理结果城区半日达、镇街一日达,全程网办率达69.95%,办理时限压缩81.8%,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数据来源: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宣传部
《人民日报》(年05月24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