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知识就是力量知力科学小记者眼里的流浪
TUhjnbcbe - 2025/2/17 9:04:00
白癜风告别援助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审稿/钱航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博士,

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

作为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从影院内火到影院外,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也点燃了知力科学小记者的科学热情与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知力科学小记者给我们带来的《流浪地球》观(读)后感。

1

易飞宇(重庆字水中学)

来自重庆字水中学的易飞宇同学采用了科学向的分析方法,联系中学物理知识就影片中的三个科学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解释。

1.《流浪地球》中为什么要给地球加发动机?

影片是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进行改编,以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为背景,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走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太阳即将毁灭”实际上就是氦闪太阳(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这也就意味着太阳加速老化,太阳氦闪之后经过爆炸膨胀,体积膨胀到以至于可以吞噬地球。

但实际上用不着太阳吞噬地球,太阳在进行氦闪的时候,太阳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至1亿K(注:K为开尔文温度(绝对温度)的单位)的惊人温度,也就是说地球在被吞噬之前估计就被高温给汽化掉了。这也是为什么《流浪地球》中会给地球加发动机的原因。

2.地球装上发动机后,地球就可以直线逃离太阳系吗?

实际上并不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也有引力,因此地球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还会用到变轨加速。

学过高一物理的同学都应该知道,如果要使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速度就一定需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其速度为16.7km/s)。地球脱离太阳系的理论跟卫星脱离地球引力进入月球轨道差不多,只不过地球通过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后再加速使地球达到逃逸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后进行变轨运动后,再加速至第三宇宙速度以脱离阳引力即可成功逃离太阳系。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脱离太阳开始流浪之旅后,能不能将月球一起带走呢?

关于这个疑问,刘慈欣在《流浪地球》原著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夜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彗星,那是月球。人类带不走月球,就在月球上也安装了行星发动机,把它推离地球轨道,以免在地球加速时相撞。月球上行星发动机产生的巨大彗尾使大海笼罩在一片蓝光之中,群星看不见了。月球移动产生的引力潮汐使大海巨浪冲天,我们改乘飞机向南半球的家飞去。”

2

黄证誉(广州外国语学校)

来自广州外国语学校的黄证誉同学不仅对影片中的不合理情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从剧情和精神方面对影片作了分析。

我觉得《流浪地球》对得起中国科幻里程碑这个称号。但是,我觉得虽然好看,但可以更好看。有些情节如果要细究还是有点不合理,比如说人类已经有了出太阳系的科技,还会因为计算轨道出问题就显得很奇怪,还有引燃木星和地球大气来产生爆炸能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是作为剧情的推进剂的关键细节存在,所以我觉得有点不妥。

另外,剧中爸爸为了子女奋不顾身,违抗命令又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地球上的儿子,这样的父爱着实很伟大,算是电影里的核心泪点了。

总体来说,整个剧情是非常棒的,加上特效也是空前地好,电影还传达了“珍惜当下,不放弃希望”这样的精神,所以也算是实至名归吧。

3

孟昱君(重庆市璧山中学)

虽然没有看这部电影,但来自重庆市璧山中学的孟昱君同学则表示原著已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流浪地球》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原作小说的优秀。这一部仅有四章的中篇小说,却呈现出了磅礴的史诗感。虽然它称不上完美的作品,但故事的基本框架既完整又有趣。所以原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在壮观的设定下讲诉了一个关于地球与人类的故事。

在地球面临太阳“氦闪”的危机时,全人类将带着这颗行星逃离太阳系。人们在浩渺宇宙和无边星际中如同草芥,与死亡的恐惧、生活的绝望作斗争。在逃逸时代,选择坚守信念之人、被宇宙强大力量所震撼之人、彷徨于危机四伏的世界之人,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在书中大刘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无论是科学向的硬核分析,还是催泪向的剧情介绍,知力科学小记者们都通过观看或阅读《流浪地球》进一步理解到科学的无穷魅力!面对知力科学小记者提出的各种分析与见解,钱航博士点评到:“小记者们能在观影的同时对科幻电影进行科学思考,并能够运用物理课本的知识进行分析,实在难能可贵。”

知识就是力量,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想象力能让科幻更合情合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识就是力量知力科学小记者眼里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