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区县解读璧山一座城就是一个风景区
TUhjnbcbe - 2025/3/23 12:51:00

璧山是一座被山环绕的西部小城,也是有名的“深绿城市”,来过这里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评价。

近年来,璧山以编织低碳循环产业链重塑产城融合,走出了一条中小城市“绿色崛起”新路径,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有益探索。

绿意延伸的“深绿城市”

璧山位于重庆主城西郊,过去小制鞋、小摩配、小养殖遍地开花,影响了空气,污染了环境。如今却大变模样,处处散发着浓浓绿意:沿母亲河璧南河一路走来,一条由绿树、碧水、青瓦勾勒出的优美曲线将视线带向天际;占地亩的观音塘湿地公园是全市首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面下长满了摇曳的水草,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像极了一片水下森林;城市改造、扩建也贯穿绿色思维,沿道路退让10到40米用于城市绿化,形成了一道道景观绿化长廊、河道绿化走廊……

有“好事者”发现——璧山的城市植物品种多达多种!这是因为,璧山坚持“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它以绿为脉,山在城里留,水在城中游,把城市作为植物、山水、人居、生产等要素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来打造,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尊重天、尊重地、尊重人”,初步形成了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骨架”,环秀湖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御湖片区初具雏形,城市建成区扩大到40平方公里。

为了提升公共绿化水平,璧山利用高压廊道、自然地貌等空间建设生态停车场和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累计新增30多座城市公园,其中占地亩的秀湖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走在其中,流水潺潺,绿树环绕,充满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掩映在一片绿色中,湖面上一座30米高的塔式喷泉正随着音乐喷出不同的水柱。

当平面绿化到达一定体量,璧山还探索实施了“立体绿化”工程,让绿意在这座城市不断延伸。

璧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苗木,市政部门上门指导技术,市民积极参与种植,几年来,因为“立体绿化”工程的实施,市民建绿、植绿的热情高涨,建筑楼顶、居民阳台栽种的垂吊、攀爬、开花等植物,不仅绿化了居民楼院,也美化了城市景观。

这些让璧山受益颇多的举措,剖析来看,正是借鉴了国内外中小城市的发展范例,璧山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建设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深绿城市”,并设计出一套路径公式:环境保护+景区化城市+低碳发展+循环经济=深绿城市。

如今,全区城区绿地面积已增加到万平方米,人均拥有绿地28平方米以上。现在的璧山区,已经形成了20分钟的步行圈,市民最多只需要步行20分钟,就能到达公园或者广场。

这样的一片绿,也让璧山颇有收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字号名片花落璧山。

高科技引领“产业城市”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走进璧山国家高新区,花园式的环境让人很难想像这是一个工业园。整个园区镶嵌着90万平方米绿化,绿化覆盖率达45%,颠覆了传统园区厂房连片、机器轰鸣、空气污浊的形象。

璧山全面激活“深绿城市”效应,在全市范围率先制定“环境保护负面清单”,确定了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坚决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说“不”!

对环境保护的不遗余力,让璧山一度损失超过亿的工业产值,而今却换来产值达亿的低污染、低能耗绿色产业链。

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泰汽车、德润电子、美国六旗等一批“大块头”项目入驻,而“金凤凰”们主动飞来,选择璧山的首要理由就是“小而美的生态城”。

同时璧山不断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给入驻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产业扶持政策、便捷的企业融资平台、一站式的绿色服务通道。康佳集团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中车新能源客车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该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西部(重庆)花卉苗木市场规划设计的组建、启动,目前该区初步形成了以一二三产业复合推进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康佳集团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是璧山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据璧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亿元,占地.8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投资50亿元,将建立光电研究院及试产线,二期将建立光电产业基地,预计项目满产后将形成一个超过千亿元规模及全球领先的光电技术中心,进一步叠加璧山产业的厚度和质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以引入和实现高科技成果转换为核心的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是璧山聚力打造的另一重点项目。伴随着要素和产业的集聚,璧山的服务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健康产业生态区启动建设,云雾小镇等特色康养小镇和一批示范村快速推进,大健康专业服务市场、西部(重庆)花卉苗木市场2个亿级专业市场建设开始,六旗乐园水乐园即将开门迎客,新加坡国际酒店、地铁站前广场商业综合体、砂之船集团全球总部等纷纷入驻,为璧山构建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商务休闲区提供了强力支撑。

与水共生的“活水城市”

有水的地方才有灵气,璧山以水的灵气带出城市的“神”气。

作为一个曾经常年缺水的地区,这些年来,璧山“无中生有”地建成了环境优美的秀湖公园、观音塘公园等湿地公园。它们成了璧山城区最为核心的配套景观、最拿得出手的“城市名片”,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区内外游客前往休闲观光。

但不止于此。

璧山坚持“与水共生、依水发展”,开展“海绵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水网系统、超标雨水行洪廊道、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强化城市对水的吞吐能力,建设“活力水城”。初步形成“一河六湖十八湿地”构架。城市中注重“保山理水”,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变“逢沟填平”为“遇水架桥”,建成区桥梁达到50座。

璧山致力于“活力水城”打造,用心做活“水”文章,投入万元实施了城区中水回用一期工程,日产中水1万立方米,并在沿河路铺设了6.3公里管道。年至年,璧山区又投入1.3亿余元,分批次实施城区中水回用二期工程和城区以外的12个镇街中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铺设中水管网约60公里。随着二期工程的投用,璧山城区中水处理能力达到2万立方米/天,加上12个镇街中水处理设施,全区中水处理规模已达4.3万立方米/天。

目前,璧山城区及各镇街的工程车辆清洗、道路冲洗、市政环卫、园林浇灌用水、景观用水、河流补水等均用上了中水,全区中水回用率达46%,不仅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河流水质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截至目前,璧山城区仅市政绿化用水就为财政节约水费近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缓解了生活用水紧张的情况。

如今的璧山,已走出一条快速城市化与生态宜居相融共生的路子,用绿意表美意,它践行着人们对城市的期许,推窗见绿,望山见水,乡愁可寄,人们也愿意择璧山终老,因为这里给人以便利,给人以温度,给人以归宿。

文图来源:综合

1
查看完整版本: 区县解读璧山一座城就是一个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