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新吾
疫情暂时阻碍人们团圆的路,但无法阻碍温暖的传递。连日来,在重庆市璧山区,一个个暖心故事悄悄上演,见证一场场守护与被守护的“双向奔赴”。
她只留下了汤圆没留下名字
11月14日早上8点,河边镇场镇刚下完一场小雨,在十字路口分片卡点,防疫工作者陈勇均值守一夜,正准备和同事交接换班,却瞥见桌子上放着两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是对面药房的老板送的,她放下就走了。”旁边的志愿者告诉陈勇均。
这几天都是用盒饭快餐、方便面果腹,当这两碗甜滋滋、糯叽叽的汤圆被送到卡点时,陈勇均坦言内心很感动,“汤圆很甜,是芝麻馅的,不仅暖胃,还暖心!”
“晚上还送了烤红薯。”陈勇均回忆起昨晚的值守,也是这位药店老板在寒雨交加的夜晚给他们送来了香喷喷的烤红薯。
当陈勇均和同事在工作群里提起这件暖心事时,另外一名防疫工作者也瞬间回忆起:“对面的药房白天给我们送了金嗓子的。”好心的药房老板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关心关爱,唯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疫情”不阻“温情”饺子飘香暖人心
“包饺子的时候,馅不要放太多,在饺子皮周围蘸一点水,增加黏性。”11月22日,志愿者们带着饺子皮、馅料和牛奶来到大兴镇石鼻村邓义炜家。
原来,村干部在逐户开展疫情排查时发现,12岁的邓义炜独自一人在家,半个月前他的父亲突发重病,医院就医。母亲匆匆将邓义炜拜托给医院,受疫情、病情双重影响,夫妻俩一直没有回家。由于邓义炜不愿意离开家,平时由伯伯送饭上门。
尽管饺子的品相千奇百怪,邓义炜包得很起劲儿。不一会儿,3斤的馅料就变成了白白胖胖的饺子,邓义炜捧着自己包的饺子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疫情期间,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是我们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