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点赞巫山完成搬迁入住户
TUhjnbcbe - 2020/10/24 21:16:00
“十三五”期间,巫山县完成搬迁入住户人,完成率99.5%;集中安置人口户人,其中相对集中安置户人、*府主导集中安置户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5个,含城镇安置点6个,农村安置点9个),随迁非建卡人口余人,分散安置人口户人……在县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记者翻阅着几张表格,一组组数据映入眼帘,让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跟随着,穿越崇山峻岭、峡谷高坡,抵达那一个个残破的茅房前,直至他们如今新生活中洋溢的笑脸。搬走出深山才有路“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阻碍。”县扶贫办主任朱钦万说,由于区位的劣势,尽管高山地区群众十分勤劳,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即使解决了温饱,也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饱而复饥、温而复寒”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巫山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偏远高寒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斩断“穷根”的重要途径,帮助3万多人逐步走上了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住在两楼一底的小楼房,出门上街都方便多了。”家住两坪乡仙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李佳玲说。年,家住庙堂乡的村民李佳玲一家四口,告别大山,成为当地首批易地扶贫搬迁户之一。自从搬到仙桥乡后,李佳玲一家住在80平米的小楼房里,距县城只有20公里,不仅交通便利了,居住环境也非常好。而庙堂,则是巫山整乡搬迁的典范。过去的庙堂乡,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一上上云天,一下下河边。对山叫得应,走路走半天。”“吃的是三大坨,住的是沟沟壑,烤的是转转火,睡的是包谷壳。”当时的庙堂,因为窎远,贫穷程度简直无法想像,有的一辈子找不到媳妇,有的生病了因为交通不好,又没钱得不到医治只有送命。年初,庙堂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庙堂乡成为全国首个整乡易地扶贫搬迁乡。年,在整体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后,“庙堂乡”从此在行*版图上消失,并入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这里只剩下葱茏的植被,珍奇的野生动物和各种珍贵的中草药,庙堂乡曾经多名村民作别祖辈肩挑背磨的生活搬出深山,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乡镇。当阳乡里河村村民吴清贵,全家5口人,居住在老里河“三不通”的地方,房屋结构为茅草屋,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年父子两人相继因病花费10余万元,年烘烤药材时致使居住的茅草房起火,损失2万余元,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年将他纳入贫困系统后,于年就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策,在当阳场镇购房,获得深度搬迁补助4万元,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年又在帮扶干部的精准帮扶下,引导其子吴明早外出务工,吴清贵夫妻二人在家养殖蜜蜂24桶,种植药材桔梗5亩。如今,该户年收入达3.5万元,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为全村贫困户树立了自力更生奋勇脱贫的榜样。稳安有所居方能乐“搬出来好,啥子都方便。”年近古稀的李守林,在搬到平河场镇的安置点之前,居住在原庙堂乡文庙村四组的山梁上,海拔近米。近米的山梁上,要买盐、锅、碗等生活日用品,李守林老俩口要步行近4个小时“跨省”去湖北巴东的下谷坪镇,“平时,庙堂街上连个卖菜的都没有。”年年初,错过整乡搬迁时机李守林,决定搬离庙堂。“一个人补贴了,*府又帮我们找银行无息贷款了5万,这就起了屋,搬出来了。”李守林在安置点的房子有85平方米,上下两层,“住的比原来好了,走几步就到街上了,买东西、看病都方便。”搬离大山的村民,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得益于巫山县在多年积累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验基础上,大胆试大胆闯,以点带面,复制推广“庙堂经验”,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推进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促进集中投入与精准帮扶相结合,推动当期脱贫和长远致富相融合,努力培育后续扶持产业,积极开展就业帮扶,为深度贫困山区精准脱贫、“攻坚拔寨”探索了一条新路。“我们本着‘就近、便利’和‘生产、生活两促进’的原则,坚持走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行微型集中安置。在全县规划启动5户以上联建微型集中安置点个,目前已全部建成。”县搬迁办主任唐述德告诉记者。全县坚持贫困户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两手抓”,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山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巫山县深化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配套文件,确保贫困户“愿搬尽搬”、危房“应改尽改”。同时,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纳入乡镇(街道)脱贫攻坚综合考核,进一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在资金保障上,探索创新多渠道筹集搬迁资金。充分利用市内区域扶贫、宣传集团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峡集团定点帮扶等帮扶资源,整合筹集资金1.2亿元,用于补助搬迁群众和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承接专项融资资金,申请承接期限长、利率低的专项基金和*府债券16.亿元;严格按搬迁人口界定住房面积,对*府投入和补助不足部分,在保证搬迁户不大额负债的前提下,由农户自筹。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坚守“群众自愿”的工作底线,并注重搬迁对象精准性,注重安置方式灵活性,注重*策落地时效性,注重后续发展持续性,注重工作运行流畅性,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以前,官渡镇的万梁村,是重庆市市级贫困村之一。全村境内几乎全是悬崖峭壁,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亩,占全村耕地的45%。因万梁村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耕地条件差,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绝大多数农户还在饮用旱水,完全靠天饮水的状态。年,官渡镇开始实施万梁村整村搬迁项目。通过集中安置、县内分散、转户进城等方式进行搬迁安置的有户、人,搬迁安置率高达92%。目前,已有竹贤乡下庄安置点、平河乡大峡安置点、骡坪镇茶园安置点等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布局在乡村旅游资源区;18个集中安置点安置农户从事乡村旅游工作,年创旅游综合收入多万元,带动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吃上“旅游饭”,靠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有安全的住房,有了产业,群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数据显示,全县“十三五”期间,根据搬迁户自愿,共建成微型集中安置点个,安置建卡贫困人口人,随迁非贫困人口近余人,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真正体现了“挪穷窝、换穷业”的*策设置初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富发展产业始永固没有产业,如何脱贫致富?为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巫山在搬迁用地、产业发展等方面全力保障。在保障搬迁农户用地、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搬迁安置点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建立万元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资产性收益项目和扶贫车间建设,发放产业贷款户2.65亿元,发展种养业大户、帮扶余户搬迁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乡村旅游和“1+3+2”主导产业覆盖率90%以上。此外,培育“巫山建工”“巫山红叶姐”等劳务品牌,开展建筑、种植和养殖等技能培训,使搬迁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统筹个县内公益岗位,兜底搬迁贫困户户人。以骡坪镇为例,在搬迁的户贫困户中,生活水平变化显著,脱贫率达到99.8%;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的3元提高到元。其中,有30户人均年收入超过了元,占调查搬迁户数的15%。家住骡坪镇茶园村三组的骆运华,家里有两个孩子,因大女儿上职高、小儿子上初中,其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早些年,骆运华一直在外地做小工,做瓦匠、挖铁矿维持全家生计。年,村里通过精准识别、召开群众大会,将其纳入第一批精准扶贫帮扶对象。年下半年,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策让骆运华家中住房条件也得到大幅改善,不仅翻修了房屋,硬化了院坝。同时,在当地*府的扶持与帮助下,他办起了属于自己的金姐农家乐,许多游客前来采摘西瓜、葡萄,品尝农家饭菜,生意越来越红火,产业越做越强大,家庭条件越来越优越,骆运华成为骡坪镇茶园村响当当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同样,龙溪镇老鸦村的梁伦*,家庭劳动力缺乏,生活十分困难,年因学被评为建卡贫困户。年,梁伦*又因在外务工发生意外,家庭一度丧失经济来源。年,老鸦村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策,按照低保户5人,1.3万元/人,叠加残疾人建房补助6万元/户的标准,支持梁伦*解决家庭安全住房问题,改善其生活生产条件。在解决了梁伦*安全住房保障后,积极引导梁伦*参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及危房改造工作,实现就近务工,全年增加收入近元,加上低保和其他农业收入2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元,于年底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现在天气虽然冷了,但心是暖和的。”在梁伦*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的好*策、感谢脱贫攻坚好干部。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卢先庆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办单位:巫山县鸿鹄云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陈辉

总编辑:刘丽

编辑:胡小琴曾丽龚恒

校对:吴先生

广告发布合作—电话/

内容提供:wushanbaoliao(身边事、不平事)

免费发布巫山各类信息:wushanweiyouqu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点赞巫山完成搬迁入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