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体量最大、知名度最高、能级等综合实力最强的双子星,他们是西部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高层次代表。
东西差异不断缩小,西部发展瞩目,新西部大开发开启内陆时代。成都、重庆作为西部最强城市,他们谁才是西部城市的领跑者呢?
成都|春熙路
01
西部双子星|转折点
农耕社会里,成都依靠都江堰水利工程实现逆袭,一度将西部西南地区抬高至顶点,其“扬一益二”便说明了成都在唐时的繁华程度和地位。此后成都便奠定了西南地区的“权利、经济中枢”地位。
重庆山川险阻在农耕社会里,影响力较低,重庆在农耕社会里扮演的是一个“*事要塞”角色,就是这样的城市特性造就了重庆火辣的山城性格,重庆的第一次转折点在于成为内陆通商口岸,此时的重庆第一次成为了西部经济聚集地,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决定重庆命运的转折点到来了。
重庆|大剧院
大量工业、学校等全面内迁,作为陪都的重庆快速成为了当时的经济、工业等多维度中心,此后便奠定了重庆的城市基础和地位。
随着历史的进程,四川盆地再次被整合,重庆回归四川,老四川格局再次形成。此时的老四川实际上是“三子星”即省内有三座超级城市,这在全国都是十分罕有的,当时自贡因富产盐,又因三线建设,自贡成为了一座全要素的工业城市。
年重庆再次成为直辖市,四川盆地进入了“大洗牌”的阶段,谁也不会想到,洗着洗着四川盆地的未来从三子星,走向了双子星。
成渝经济圈|夜间卫星图|封面新闻
02
直辖加剧竞争
重庆直辖初期,大量*策和资金涌入这座新生的直辖市,重庆的发展一度被“推着奔跑”,丰厚的直辖大礼包直接促进了重庆这座山城的腾飞。
但此时的成都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四川开辟“强省会战略”资源和*策的天平倾斜于成都,成都的发展速度也十分明显,成渝双向竞争形态愈演愈烈。
但双方的优劣势一直持续至今,成都金融、互联网等新兴经济及服务业优势十分明显,而重庆在传统制造业、电子制造、汽车业等方面一直是西部地区的龙头。
重庆战略格局
双方的竞争十分激烈,成都制造业弱,先后成立龙泉驿工业区对标重庆的汽车业,高新西区则猛攻高端制造业,而重庆则在金融、互联网等新兴经济上发力,产业上双方竞争十分胶着,但都未撼动到对方的优势产业。
产业上是双城竞争的经济缩影,而在文化上成渝也进行了十分激烈的交锋,川菜、渝菜等便是其缩影。
03
难分胜负
这么多年成渝一直没有分出胜负,从总量上看重庆领先成都7千余亿,但重庆毕竟是“中等省份体量”多个地级市组成的超级直辖市,成都多年来只为东进扩容过简阳,但当时简阳GDP仅余亿,这个体量对成都的影响微乎其微,即使算上简阳成都的市域面积也远远小于重庆,两者在城市体量和基础上不在一个量级上,因此重庆的体量优势并不具有重庆强于成都的说服力。
重庆虽然是直辖市,但缺乏“大区机构”,而成都却是集聚西南地区大区机构为一身的“权利中枢”,比如成都铁路局、西部战区、西南航空管理局等。而在央企基建区域总部分布上,成都的“西南中枢”地位十分突出。
央企等区域总部分布
而在辐射力上,重庆的优势要胜于成都。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带,成都平原滋养了成都,但其地理区位也束缚了成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成都虽然是四川省会,但对省内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广安、达州、泸州等四川地级市,因其地理空间等因素,他们受重庆的辐射和影响十分明显,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双方势力范围的割裂”。这使得重庆不仅局限于自身,而将发展范围扩大到了新四川内。
双方各有千秋,成都发展质量要高一筹,重庆在*策和区位上要略胜于成都,目前来看是成渝双方领跑西部,并没有形成个体领跑的态势。
04
联手领跑西部发展
将成渝分开作为一个单元来看,他们很难实现领跑西部,带动西部的使命,甚至于四川盆地都很难带动。
无论是成还是渝,他们的力量远远没有达到领跑西部,带动西部,甚至盆地的量级。目前成渝还处于基建拉动投资的转型期,尤其是重庆受基建投资的拉动还十分明显。
成渝双城经济圈
成渝双方具有很强的优劣互补性,成渝经济圈的概念提出久矣。但苦于重庆直辖后成渝的竞争形态愈演愈烈,致使双方很难有实际性*策,但如今在新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下,成渝经济圈成为带动新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核心,还被定位其“内陆开放新高地”其含金量和作用不言而喻。
成渝经济圈有了*策性支持,将很快形成内陆最高形态的经济圈,成渝之间的文化、语言、习俗等都是相通的,这致使双方没有任何文化障碍,纵览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他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文化上的,中部地区缺乏一个超级城市群,究其根本就是缺乏文化相通性。
成渝文化优势便奠定了成渝经济圈的发展,但目前成渝竞大于合的现象依旧严重,双方需要破除同质化发展,双向而行带动西部发展。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