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第十二期ldquo文史杂咏rdqu
TUhjnbcbe - 2021/3/30 10:59:00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

形神有规矩笔随时代律动

聚散无定法文咏人间真情

龙溪口的琴音

文丨蒲海燕


  绵绵的冬雨将古镇龙溪口泼洒成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灰白斑驳的老窨子屋依然挺着身子,似与青石板上的行人比着风骨。墙面多处空洞破损,有的裸露着,像没有愈合的伤口;有的布了一层蛛丝,似薄薄的医用纱布;有的蒙了一层青苔,如缀了一颗玉石;有的钻出两三株小草或小树,开着或红或*或白的花,若三三两两的蜻蜓或蝴蝶。


  临阳公栈,就是这般浸淫了沧桑却又生机盎然的老窨子屋。时光倒回去八十多年前的一天,这高墙围着的木房里突然响起小提琴声。琴音悠扬,行如流水。天籁之音穿过干栏式木屋的窗户和屋板间的空隙,响彻在潮湿的天宇、街道和巷子,如一个陌生莽撞、漂亮优雅的姑娘第一次撞进了千年古镇龙溪口,震惊了忙碌或悠闲在古镇的人们,让滞留在这里的国民女神林徽因一家人绝处逢生。


  那是年12月的一天下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来到湘西古镇龙溪口。在那之前,他们从北平辗转到长沙暂居,因日寇轰炸,一家人险些遇难,心*未定的他们只得乘汽车取道湘西奔昆明避难。破旧拥挤的公共汽车晓行夜宿数日后才到达湘黔交界处的晃县小城。时已傍晚,阴雨绵绵。前方的公路塌方,西往昆明的车辆都被迫停下来,前前后后滞留的旅客将古镇龙溪口塞得爆满。


  下车后,梁思成和身患严重肺炎的林徽因携老抱小,到处寻找客栈留宿。无奈小城处处都是东来的难民,即使他们是赫赫有名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可到了这偏远的湘西古镇,他们也只不过是汇在难民潮里的几滴水,普通而渺小。即使他们寻遍了古镇的所有客栈,也找不到空余的铺位,甚至连地铺也寻不到。


  来此之前,医生已警告林徽因,说她的肺部已发现空洞,任何轻微的感冒发烧都有可能导致她永远闭上眼睛。颠簸数日,辗转辛劳,让林徽因病情加重,当一家人滞留在古镇龙溪口时,她已高烧41度,咳嗽不停,气喘吁吁。如果再找不到客栈,冷雨寒风中的她,势必加重病情。


  然而,被困古镇的他们一家人,却无处安身。


  梁思成望着脸烧得比杜鹃还红的妻子林徽因,苍凉与绝望,一如街旁的舞水浸过来,漫了他的胸膛。


  突然,有琴声穿云越雨而来。


  一个个曼妙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下来,穿过窨子屋的红铜门环,穿过泊满船只的江堤,闯过布满商铺的街道,绕进客栈林立的巷弄,伴着沥沥的细雨声,悠悠荡荡地滑进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耳朵。


  “听,琴声!”林徽因停止咳嗽,兴奋地叫道。


  梁思成的心潮跟林徽因一样涌动,因为,那些旋律他再熟悉不过,他在清华大学时常常以此为消遣。


  悠扬悦耳的琴声如一颗星星照亮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内心的黑暗,他们都觉得,拉琴人一定受过高等教育,只要找到他,兴许能够给他们一家提供帮助。病怏怏的林徽因仿佛突沐甘霖,顿时充满了力量,挣扎着要陪梁思成寻找小提琴的声源。


  于是,一家五口借着昏暗的灯光循声而去,他们脚踏青石板路,舞成古街雨幕中的几只蝶。


  到达临阳公栈时,优美的音符连续不断地从窗户里欢跳出来,直扑他们的耳际。梁思成扶着林徽因推门而入,看到房子正中的火塘里燃着一团红艳艳的火,八个身穿空*学员制服的年轻人正在围着炉火跳舞,其中一个边拉琴边跳舞。


  看到陌生人突然撞进来,八个年轻人都睁着眼睛正望着他们,充满了疑问。


  琴声戛然而止,梁思成也愣了一下,然后作了自我介绍,说明他的来意。


  听罢,年轻人出乎意料的热心,他们很快腾出一个房间,扶接近昏迷的林徽因上楼休息。


  很多年以后,梁从诫还记得当年的这幕情景,他对那群年轻人搀母亲林徽因上楼时踩在楼板上发出的轧轧声记忆尤其深刻。


  原来,八个年轻人都是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的第七期学员。一九三七年之前,能走出中央航校的飞行员只有五百名左右,都是菁华中的菁华。抗战爆发之后,这批新学员也接到命令撤往昆明,在巫家坝重新建校。


  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叫*栋权,是广东新会人,与梁思成同乡,还有几人也来自广东。


  因了这八名空*学员的帮助,梁思成一家得以在龙溪口古镇暂时安顿下来,梁思成赶紧去距离临阳公栈不远处的“回春堂”药房给林微因抓药治病。


  时逢战乱,他乡遇同乡,已感亲切;又得知邂逅的这对夫妻就是大名鼎鼎而又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梁思成夫妇,八位年轻人更是欣喜不已。


  八位年轻人的精神气质,与弟弟梁思忠相仿。望着他们,梁思成想起了在淞沪战斗中因为不慎喝了脏水患上腹膜炎后贻误了治疗时机而不幸去世的年仅25岁的弟弟梁思忠;更巧的是,林徽因的亲弟弟林恒当时已经考取了中央航校,被编入第十期学习班,不久也将赴昆明学习。于是,梁思成与他们以兄弟相称,林徽因对他们更是心生怜爱,亲若姐弟。


  即使在病中,林徽因的谈吐学识无不让弟弟们敬佩不已;而这八名学员都喜欢向她倾吐自己的心声,还时常带梁从诫和梁再冰到龙溪口和舞水河捉小鱼螃蟹,扔石子,打水漂。


  小提琴家*栋权,更是应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请求时常拉弓揉弦,声声琴音,如一颗颗雨露滴进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心田;亦如向晚的花香,弥散在龙溪口古镇的夜色之中,将霪雨霏霏的千年古镇,洇了一层暖意温馨。


  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塌方的路已经修复,八位弟弟即将启程,而林徽因还得留在古镇继续治病。


  站在临阳公栈的木门前,我的视线一如当年的林徽因,沿福寿街折往万寿街而去,却被窨子屋的白墙翘檐挡住,笼在上面的是灰蒙蒙的雨幕,翘角之处,有雨点往下滴,晶莹透亮。


  遥想当年的林徽因,也是站在我这个位置目送她的弟弟们,正是他们用生命的烛光点亮和温暖了她生命旅程中的黑暗时刻。当她的视线被前方的高墙翘角遮挡住时,这个一身诗意千寻瀑的女子,焉不泪雨绵绵,泻成这老窨子屋翘檐上不断流淌的雨丝? 


  残忍而又凄美的是,连林徽因自己也没有想到,易感多病的她,此后将为他们流尽自己的眼泪。


  在临阳公栈住了两周后,林徽因的肺病有所好转,一家人乘车奔往昆明。经过39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年1月的一天抵达昆明,与好朋友金岳霖等聚首西南联大。


  得知梁思成林徽因来到昆明,八个空*学员一有空闲就到他们家里聚会。作家萧乾回忆起当时的聚会情景说,林徽因时常像她谈论文学作品那般充满激情地谈论她的那群空*弟弟们。不久后,她的弟弟林恒也来到昆明空*学校学习,那些学员与梁家的友谊更加密切了。他们在昆明没有亲戚朋友,一个个沉默寡言。但他们把梁思成和林徽因当作兄姐看待,心里有什么委屈和痛苦,直接向他们倾诉。有时他们还一起唱歌、拉琴,有时还邀请林徽因一家去郊游和划船。


  年4月,林徽因在昆明写信给她的闺密费慰梅:


  “这八个孩子士气很高,心地单纯,对我们的国家和这场战争抱着直接和简单的信心。他们所受的训练就是让他们在需要时能够不假思索使用自己的技能并献出生命。他们个个都沉默寡言。不知怎么,他们都以一种天真的孩子气依恋着我们。我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亲情。”


  一年后的一天,八位学员即将毕业,他们一致请求梁思成林徽因全家前来观礼。由于无法与沦陷区的父母取得联系,他们邀请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担任他们的“名誉家长”。梁思成坐在主席台上发表了讲话,口吻语气,如同父兄。梁思成讲话完毕,他和林徽因刚抬起头,就看到八位空*弟弟驾机飞向蓝天,迎战敌机。


  从那以后,一个个中国空*战士的铁骨热血开始缝补华夏破碎的苍穹,也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心海里激荡起朵朵浪花,更使大病初愈的林徽因连绵不断地用眼泪写出一曲曲凄婉欲绝的悲歌。


  年的9月的一天,林徽因收到空*寄给她的一个包裹和一封公函。打开包裹,她看到不善言谈的叶鹏飞的几张照片,还有日记本和一些信件。感觉不妙,林徽因心跳加快,迅速打开公函,叶鹏飞在重庆广阳坝殉职的消息清清楚楚地闪进她的眼帘。


  当年徐志摩飞机失事,林徽因痛哭得昏迷过去;目睹年轻空*的遗物,我们可以想象她的痛楚。然而,林徽因没有想到:这只是开始,作为空*战士的名誉家长,她和梁思成必定将一次又一次地收到那些从部队寄来的阵亡通知书、日记本、钢笔、照片、西洋唱片、留声机等私人遗物,因为按照惯例,每个空*出征前都要留下亲人的联系地址,以备身后之用。因为那些年轻人的家多在敌占区,不便联系,后方又没有亲属,他们就留下了梁家的地址。


  梁思成林徽因先后共收到9个类似的这种包裹。他们在古镇龙溪口的临阳公栈结识的八个空*飞行员,还有她的弟弟林恒在抗战期间驾驶落后的螺旋桨飞机与日*先进的歼击机英勇作战,全部血洒蓝天,壮烈殉国。


  那个用琴声将梁思成一家引到临阳公栈的梁思成的小老乡*栋权死得非常惨烈。梁从诫在《悼中国空*抗日英烈》一书中回忆道:


  “‘小提琴家’*栋权的遗物也寄到了李庄。后来我曾听父亲说,*栋权牺牲得特别壮烈,他击落了一架敌机,在追击另一架时,自己的座机被敌人击中,遗体被摔得粉碎,以致都无法收殓。我们全家对于*栋权的死特别悲痛,因为当初正是他的琴声才使我们同这批飞行员结下了友谊之缘的。这时,母亲肺病复发,卧床不起,她常常一遍遍地翻看这些年轻人的照片、日记,悲不自胜。”


  由梁从诫的这段回忆可以看出,当林徽因得知当年用小提琴声将他们一家引入临阳公栈安住的*栋权牺牲后,她痛苦万分,整日以泪洗面,导致肺病复发卧床不起,这,是怎样沉甸甸的思念和悲怆?


  因为卧床不起而无法亲自去寻找小提琴家*栋权的遗体,林徽因托梁思成前往重庆璧山战场寻找。因为*栋权是在空中被击中负重伤后随机坠落的,当时的他已粉身碎骨,梁思成只能一块骨头一块肉地寻找……


  不久后,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战死,收到噩耗的林徽因还病在床上,只能由梁思成去料理后事。几个弟弟连续洒血长空,接连不断收到遗物的林徽因长时间倒在床塌上,心被炸出了一个又一个窟窿。终于,她将满腔的热泪和鲜血喷涌在洁白的纸笺上,落成震人心魄的长诗《哭三弟恒》: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地,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


  林徽因哀悼的,不只弟弟林恒;她哀悼的,还有她的弟弟们——那些在临阳公栈用生命的热情温暖过曾经是难民的她们一家人的那些空*战士,那些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奉献给中华广袤天宇的所有青年英烈。


  因为飞机和武器的落后,中国早期的空*在作战中处于严重劣势,很多飞行员尚未开火甚至未及升空便被敌机击中牺牲了,等“飞虎队”活跃起来、中国空*重新夺回西南地区的制空权、“新一代”飞行员成为报纸上的英雄“神气”起来时,除了跟梁家结识的那些飞行员,跟他们同一批的老飞行员也几乎已全部殉国,埋骨他乡而亲人不知的他们,自然也被人们淡忘了。


  而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却永远铭记着他们。梁从诫说:“纪念着他们的,也许只有我们一家……自从陈桂民牺牲后,每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纪念日中午十二点,父亲都要带领全家,在饭桌旁起立默哀三分钟,来悼念一切我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抗日烈士。”


  时光飞逝,写诗纪念这些空*战士的林徽因早已成了八宝山偏僻角落里的一座坟冢,可她的诗和她在诗中描写的那些壮烈殉国的年轻生命却依然让我热血沸腾。


  我是那样急切地想目睹他们的尊容,看看他们的铮铮铁骨。我放缓脚步,在黑黝黝的木墙上寻找,希望能够寻觅到他们的照片。


  可是,寻遍了楼下楼上十多间屋子,我看到的都是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人的照片和资料。


  林徽因不仅被金岳霖教授称为“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更是国人喜欢的文艺女神。她和丈夫梁思成又都是著名的建筑家。因此,关于他们的照片与故事,我并不陌生。当我在他们离开临阳公栈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再次目睹时,内心颇为平静。


  或许是八个年轻空*学员在这里驻足的时间太短,或许是他们的生命之旅太匆匆,或许是他们只是中国抗战时期几百万洒血疆场的几个普通生命,当战争的硝烟散尽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曾经只旅居过的古镇临阳公栈,寻不到他们的照片和资料,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木屋里久久寻找的我并没有失望,透过墙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笑靥,我感觉到了那八个年轻生命的温热气息;一根根木柱子笔直地立着,顶着上面的一块块楼板,我伸出右手,指尖在木屋的这一根根脊梁上挪动,抚摸它们,就像在抚摸一根根牢实坚硬的骨头,就像在翻阅一页页中国的历史书。


  站在“若水居”门前,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对面的临阳公栈。斑驳脱落的灰白色墙上,挂着一块长方形的棕色牌坊,上面镶着“梁思成林徽因旅居地”九个金色大字。因为这对著名夫妻建筑家曾在此居住,临阳公栈得以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坊背后的灰墙,可能是因为过于陈旧或破烂,涂了一层白粉,可这白墙又被风雨侵蚀了,留下许多黑色印记,一块连着一块,让我想起林徽因历尽沧桑的肺,不由得哀叹她的早逝,也不由得想起冯向阳教授吟咏的《舞水绝句》:

一曲天音暖五溪,几回葬鹤哭虹霓。

谁知今日子规鸟,犹向春江夜夜啼。


  冯教授在医院工作,自然知晓林徽因一家与八位空*学员在此结缘的故事,便作了此诗。


  细读此诗,感觉悲怆入骨,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在我眼中晃动成了音符,流泻出的旋律无不婉转悠扬,如泣如诉。


  林徽因的笑靥便在诗间开放,不由地深叹她的英年早逝,也忍不住怀疑她的过早凋零,与那些跟她在临阳公栈结缘的八个空*弟弟们先后战死沙场而一次又一次剜伤了她还未痊愈的肺,不无关连。


  就在感觉眼睛湿润得滴出泪珠时,我用力眨了眨眼睛,飞出的视线如两只白鸽在对面那宽敞空寂的木房里凝注。


  就在那里,八个空*学员曾经载歌载舞,他们的脸被炉火映得通红,那个叫*栋权的小伙子拉起了小提琴,琴音穿过木门和窗户的缝隙缓缓流出。传出去的,何止琴音,还有那堆炉火的温度和那八个年轻生命的体温。


  温热的琴音氤氲了龙溪口古镇的天空。也许,那八个空*学员和林徽因一家人谁也没有想到,这琴音一传就是八十多年!

年第12期

蒲海燕,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第一期湖南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系列散文集《雪峰山密码》获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曾获《人民文学》征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散文百家》征文奖、“潇湘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全国女作家征文二等奖、全国侗族文学征文小说创作奖等多个奖项。出版长篇小说《高考来了》《点墨芳华》和散文集《拈指繁华》;在《民族文学》《创作与评论》《文学界》《散文百家》《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发表和出版纯文学作品八十余万字。多篇文章入选各类文学选本。

订阅与投稿

年《散文百家》杂志订阅方式:

1、通过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18—85

2、扫邮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二期ldquo文史杂咏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