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关是“重庆第一关”,为秦巴古道的一个重要节点。据乾隆《巴县志》卷二《建置志·关隘》记载:“青木关,古关。县西北一百里,正里八甲宝峰山口。宝峰山上接缙云山直抵嘉陵,下连虎峰至于岷江,绵亘二百余里。其通成都驿路由龙洞关出璧山之平兔山为一要隘,走铜梁、合州以达川北,则青木关为一要隘。”民国二十六年(年)出版的《巴县志》称:青木关“界三县旧为成渝孔道,重庆第一关。”
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府教育部由南京先迁至武汉,后迁至战时首都重庆,在青木关温泉寺办公达8年之久。教育部迁到这里,便将巴县、璧山两县各自所属的青木乡整合为教育部附设青木关国民教育实验区,作为向全国推广儿童义务教育和成人业余补习教育相结合的国民教育实验地和示范区。此时国立音乐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国立中央大学青木关附属中学、青木关国立劳作师范、童*师范学校等院校在这里云集,青木关成为了此时中国教育的文化核心。
国立音乐院抗战时期青木关名流云集,尤其是音乐教育力量雄厚,是抗战大后方的教育文化重镇。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国立音乐院及其分院、民教馆文艺部等出版的《乐风》月刊、《乐风(副本)》(五线谱)、《大道音乐》《民众歌曲》等音乐刊物,指导各学校课外音乐,举办院校音乐会,音乐院师生音乐会、毕业生演唱会,还在青木关举办了我国音乐史上首次交响音乐会和民歌演唱会。教育部实验戏剧教育队常驻青木关和民教馆平剧社,话剧社在青木关演出了众多抗战剧目,开展实验戏剧活动,并在国民月会、民众晚会上用四川方言演出,受到四乡民众欢迎。《*河大合唱》传入大后方后,率先在青木关唱响,我国著名情歌《康定情歌》,就是在青木关改编并唱到全国。国立音乐院纪念亭经过十余年的筹备,通过对抗战时期青木关地区文化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由李波、张建中主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抗战时期重庆青木关文化教育史》,终于与大家见面。在编撰过程中,主要参与人员先后赴重庆市档案馆、巴南区档案馆、璧山区档案馆查找并整理当年巴县、璧山县两县青木乡抗战文化教育档案。面对大量有待深入研究的历史文献,书名选用王洛宾先生发表在重庆青木关的音乐刊物《乐风》上的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也是为了向这段历史致敬。
附:《掀起你的盖头来》目录导言战时中国教育文化的神经中枢和典范性缩影第一章中央机关迁建区重镇第一节从重庆边关到迁建区重镇第二节重庆直辖的青木关防空*警团机构的建立第三节迁建区交通枢纽第四节-年巴县璧山县青木乡开发规划第五节巴县璧山县青木乡战时工作体制与财*人员第二章国民*府教育部大本营第一节教育部迁建青木关概况第二节教育部在青木关召开的重要会议第三节教育部统辖巴璧两县青木乡教育文化事务历程第三章教育部附设青木关国民教育实验区第一节教育部附设青木关国民教育实验区的形成第二节青木关国民教育实验区的发展第三节国民学校的设立于学龄儿童教育第四节实验区的教学行*管理与经费收支第四章教育部附设青木关社教中心—国立民众教育馆第一节青木关民众教育馆的成立与沿革第二节民教馆的民众学校及暑期活动第三节民教馆教导部对民众的多项施教工作第四节民教馆生计部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情况第五节青木关民众卫生教育与国民教育第六节青木关民教馆对本地区民众教育事业的研究与辅导第五章学府林立的抗战教育基地第一节青木关抗战教育基地与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第二节全国最高音乐院学府国立音乐院第三节青木关中大附中、社教附中及青木关中学第四节青木关的师范教育概况第五节青木关战区内来学生进修班第六章大后方的音乐之乡(上)第一节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事略第二节战时重庆千人大合唱和陪都音乐月第三节李抱忱的抗战音乐活动第七章大后方的音乐之乡(下)第一节作曲家陈田鹤的创作第二节民歌民乐与民族歌舞结语参考文献后记本书由李波、张建中主编,各章撰述人如下。导言:谢儒弟、李波;第一章:唐润明、张建中;第二章:张建中、唐润明、谢儒弟;第三章:张建中、谢儒弟、朱宝智;第四章:谢儒弟、张建中、李波;第五章:谢儒弟、张建中、朱宝智;第六章:张建中、李波;第七章:张建中、李波;结语;张建中;参考文献及后记由朱宝智整理。
撰稿|李波张建中编辑|颜毅校审|入望青葱
始于年
业务主管单位:*协重庆市委员会办公厅
业务范围:学术交流研究历史
重庆市一级行业学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