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7-29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治与社会研究中心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高端论坛暨第一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硕博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主持。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川介绍了该校与迁居四川三台县办学8年的国立东北大学的渊源以及该校抗战史研究的基本情况。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回溯了作为史学概念的“中国抗战大后方”,指出抗战大后方研究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史,尤其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对象。西南大学*委副书记潘洵指出,新时代深化抗战大后方研究,需要更多的现实关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指出要通过持续开展中国抗战大后方系列会议,产出更多抗战史研究的精品力作。
来自国内4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9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在为期一天半的议程中共进行13场研讨,围绕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治、经济、*事、教育、文化、社会、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课题作了深入交流。以下分别就高端论坛和硕博论坛的学术研讨情况做一综述。
一、高端论坛
高端论坛共有8场分组讨论,对各*派各阶层各条战线多有涉猎,对抗战时期大后方*治、经济、文化、教育、*事、社会及思想学术等方面都有研讨,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一)*治史研究
东华大学袁哲《栉风沐雨到推诚相与——抗战时期青年*与国民*的*际关系》利用美国、日本、中国台湾所藏有关青年*的相关档案及中国大陆已刊资料,梳理了抗战时期青年*如何与国民*和解、在大后方与国民*及其他**间的关系、国青两*最终如何正式实现合作的历程。
近年,蒋介石日记成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史料。重庆工商大学洪富忠《寻觅“他者”视野下的中共——以抗战时期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认为蒋介石日记有关中共的记载是观察中共形象的重要窗口,着重探讨了蒋介石对战时中共与苏俄关系的界定、对中共*建的评价及对中共形象的审视等问题。西南大学杨宇翔、程亚运《排日运动与国民*的对日“革命外交”——以济南惨案后中日交涉为中心》,利用蒋介石日记、台北“国史馆”档案、日本参谋本部档案和日本外交文书等资料,从国民*推行的“革命外交”视域考察济南事件后的排日运动,认为国民*为纾解民众情绪解决济案善后、改订新约等外交问题,有条件地支持排日运动,最终与日本妥协换取济案的解决;指出民众力量的缺位是对日“革命外交”中最不革命的一点,济案后国民*对日外交的软弱和艰难,其根源即在于此。
抗战史研究要重视“对手方”研究。西南大学左春梅《-年日本陆*热河至关内作战策略探析》以日本文献为主,辅以中文及英文资料,通过梳理日本对侵略热河和华北的*策原点,说明日本侵入华北的必然性,分析三次作战的*事特点及相互联系以及这种关系与日本威逼北平和天津之间的连锁效果,进而分析日本战略优势下对华谈判停战的深层次原因,揭示热河-关内作战的内部关联性及对此后华北地区的影响。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共两*都开展了相关外事和侨务工作。四川外国语大学吴兵《从重庆走向世界: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研究》认为,在外事环境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坚持广泛开展与外界的交往联络工作和国际统战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新中国外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中山大学林威杰《国民*府对苏印象的成形与建构——以张冲为中心的考察(-)》认为,国民*府在对苏印象的建构过程中,日本与中共是影响最大的外在与内在因素,“苏联通”张冲成为国民*府认识苏联的中介者,扮演了中苏关系以及国共间的润滑剂。清华大学贾俊英《抗战时期国民*府侨务工作的复杂面相——以-年巴东“郑世远资敌案”为中心》以中华商会新任会长郑世远家族被控售铁资敌案件为例,揭示了抗战时期国民*府侨务工作的复杂面相和海外华人社会闽粤地域纷争及国民*海外*部与中华商会及外交部门之间的权力纷争。
有两篇论文研究国共两*的基层*治工作。山东师范大学刘志鹏《抗战时期国民*在天津的民运工作——以李桂庭为中心的考察》,以天津市*部委员李桂庭为核心考察了国民*在天津地区针对工商业和文教团体开展的民运工作,认为抗战时期国民*重整沦陷区*务,试图保持在沦陷区的势力。西南大学谢健《乡镇*权与近代基层社会治理——以全面抗战时期璧山县为中心》,以璧山县为例,分析了乡镇*权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能,认为在乡村警察制度不完备的背景之下,乡镇*权承担着维持社会治安、协助司法、调解人民纠纷等职能,凸显了社会治理属性。国防大学李雷波《基层秩序的重建:江南敌后的民众、地方*与新四*》考察了淞沪会战后以无锡梅村为代表的江南地方社会秩序从崩溃到重组进而重建重塑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间当地民众、中共地方*以及新四*在不同时段所扮演的不同历史角色和作用。盐城师范学院曾凡云《华中抗日根据地乡选的历史考察》探讨了战争环境下华中抗日根据地乡选的动因、县区*府颁布的乡选条例、乡选的主要步骤及其*治实效,认为乡选旨在改造和健全基层*权,有利于增强乡村各阶层对抗日根据地*府的信任感及*治参与热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燚明《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与大后方战时人才调查》梳理了年2月组建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组织战时人才调查工作、协调失业人员登记工作的职能,陈述了战时人才调查权年10月由秘书厅转移至国民*府*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的过程,检讨了重庆国民*府对大后方人才调查工作的得失。
(二)经济史研究
中共敌后抗战经济史研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