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7日,房公训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其子房宽明替父亲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年9月14日上午6点,房公训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老人临终叮嘱家人,丧事一切从简,不要告诉相关组织和领导。
青山埋忠骨义气薄云天
在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府南米处,过凌云桥,绕汪洋台,来到对面的迎璧山下,两排翠柏像卫士般挺立在台阶两旁,郁郁葱葱。拾阶而上,在青松翠柏掩映之中矗立着“钟效培烈士纪念碑”,向人们诉述着一段忠义故事。
到中流击水
钟效培,又名钟爱华,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龙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终日辛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龙砂村钟姓属小家族,经常受到大姓家族及豪绅地主的欺侮,为了摆脱受欺凌的处境,本家长者们集资送钟效培读书求学。他先入私塾,后转当地小学。由于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得以破例免交学费。
年他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无力继续求学,只好回家一边耕读一边自学。当时的江西,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各地的红色*权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兴国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各乡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共青团等组织。
钟效培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后加入了农会和少先队,积极参加当地*组织领导的各项活动。钟效培在家乡组织了儿童团,带领青少年站岗放哨,协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之中。
年春,钟效培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并先后担任了龙砂、杰村、均村三个区的团区委书记。他积极地从事共青团工作,组织儿童团、少先队禁鸦片、禁*博,并多次抓获反动靖卫团的侦探。同年6月,钟效培担任了龙砂游击队的指导员。为配合部队夺取兴国县城,钟效培带领游击队担负打碉堡的任务。战斗打响后,在同志们的掩护下,他携带十几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接近敌堡后,他突然跃起,机智地将几颗榴
弹塞进碉堡,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碉堡内的敌人立时毙命。游击队员一鼓作气,迅速拿下敌人另外两个碉堡。
由于钟效培作战英勇,工作出色,年5月,经中共均村区*委书记吴似龙、组织科长吴济群二人的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入*后,钟效培历任村支部书记,龙砂、均村、杰村三个区的常委,不久调任兴国县团委书记,同时在*内还担任县委和中心县委常委等职务。在*组织的领导下,他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参战,参加反“围剿”的斗争。
年10月,钟效培调往宁都(当时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所在地),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宣传部和组织部部长。
年3月,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又调兵遣将,准备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组织提出了“紧急动员起来,保卫革命根据地”、“扩大红*,捍卫胜利果实,的战斗口号,在苏区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扩大红*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钟效培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大力宣传运动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他连续在当时的团中央机关刊物《青年实话》周报上发表了《动员少共国际师的情形及其经验》、《什么最光荣!当红*最光荣》、《鼓动儿子当红*》、《崇贤区扩大红*始终不落后》、《兴国扩大红*的成绩是这样得来的》等文章,鼓舞了苏区人民斗志,形成了参加红*的热潮,红*队伍不断壮大,“扩红”运动蓬勃发展。
同年8月,钟效培任杨殷县团委书记。10月他出席了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决定,由钟效培担任团省委书记。
为了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钟效培带领同志们开荒种地,进行生产自救。他经常起早摸黑地干,大家称他是老*牛。在生活上,身为团省委书记的钟效培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经常对同志们说:“革命是要吃苦的,不能图舒服。”他对周围的同志关心备至,与大家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当时,团省委机关有匹马,他到基层从未骑过。他爱人吕继鸾回老家,向他要马骑,他耐心、认真地教育她:“我的老婆回家骑马,别人回家怎么办呢?我当书记的不能带这样的头!”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予同志们莫大的教育和鼓舞。
年10月,中央红*开始长征。钟效培遵照*组织的决定,留在江西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同年冬,敌人对我根据地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撤离宁都,向兴国县崇贤山区转移。年底,队伍行至荇田,当红*游击队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向东固进发时,不料,途中与敌遭遇。在激烈的战斗中,钟效培为抢救负伤的战士而脚部受伤。
年5月,敌人以九个师的兵力对永(丰)吉(安)根据地进行“围剿”。钟效培随江西*区二团一起突围。当部队转移到永丰县南源村时,被敌追上,因敌我力量悬殊,钟效培在战斗中被捕。当时,敌人对他的真实身份尚不清楚,钟效培就化名郭思文迷惑敌人。他被押到兴国县监狱后,敌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结果被判刑三年。
入狱后,钟效培继续坚持与敌斗争,他和同时被捕的同志制定了越狱计划,并动员其他难友一起行动。这时,中共兴国县委送来指示,决定钟效培等三人不参加越狱,以便取得敌人的信任,更好地开展狱中斗争。钟效培和另外两名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留了下来。
在狱中,钟效培和同志们一道进行了反对叛徒张泽生的斗争。张原是中共江西省委保卫局副局长,在敌人的“围剿”中,他叛变投敌。敌人利用他做策反工作,探听狱中我方情况。钟效培和同志们非常憎恨这个败类,于是,就想出个办法惩治他。他们先秘密串联好,联名写信控告狱长侮辱前来探监的犯人之妻。在状纸上,他们把张泽生的名字列在最前面。敌人来调查时,所有坐牢的人都说,是张要他们告监狱长的,结果,张泽生被戴上了手铐脚镣、关进了囚牢。
有一次,地下*组织传来消息:敌人要处决在狱中被关押的两名同志。钟效培便和大家一起帮助那两位同志做好越狱准备。在执行枪决的前一天,当看守一开门,那两位同志迅即把看守打翻在地,冲出了牢房,其他20多个被关押的人也跟着他俩一起逃出了监狱。
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钟效培这时被强行从狱中押送到国民*五十八师当兵。年4月,当这支部队行进到汉口时,钟效培伺机逃出,来到了八路*驻武汉办事处。经中共长江局组织部长博古(即秦邦宪)介绍,钟效培到中共长江局东南分局工作。不久,经查明情况,于同年5月正式恢复了钟效培的组织关系。从此,他在中共东南分局的领导下,先后担任了吉安中心县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省委常委兼青年部长等职。
年春,由中共东南分局介绍,钟效培长途跋涉到了延安,入中共中央*校第二十九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青委组织部工作。
热血洒嬴地
年初,中央青委考虑到山东抗日根据地日伪顽势力较大,斗争形势复杂,决定派钟效培带领一支青年工作队到山东,以加强山东青年的抗日力量。同年2月,钟效培等7人从延安动身,3月到达晋西北,然后,随部队的一个团往山东进发。当时敌人封锁非常严密,当他们行至太原附近时,被敌人包围,经奋力拼杀才冲了出来。此后,他们便昼伏夜行,历尽艰险,于同年8月到达中共山东分局所在地沂南县青驼寺。山东分局对中央派来的青年干部十分重视,《大众日报》为此刊登了消息,在分局驻地,以山东各界抗日救国总会的名义召开了欢迎大会,钟效培等同志来山东后,立即组成了新的山东省青委,钟效培同志任省青委书记。
年10月10日,省青委发出了《关于加强*对青年工作领导的决定》,要求建立健全各级*的青委组织,大胆地、大量地提拔青年干部,提出不分阶级、阶层、信仰、职业、性别,团结和组织青年一代,加强青年的武装和半武装等主张。在钟效培的主持下,分局青委作出决定,召开省青联执委扩大会,加强对青年组织的领导工作。创办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培养青年骨干。成立中国青年社山东分社,出版《中国青年》(山东版)。年2月,省青联在沂南县马牧池附近的长山庄,召开了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省青联领导机构,钟效培当选为省青联主任。他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健全各级青年抗日组织,发展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其他青年武装,举办干部训练班,组织青年学文化等工作任务。为了贯彻落实省青联二次会议精神,钟效培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使各地的青年工作蓬勃发展起来。
省二次青代会结束不久,上级决定成立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由肖华任校长,钟效培任副校长。面对建校任务重、困难大的实际,钟效培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年五四青年节,在莒县曲柳河举行了开学典礼。在办校期间,钟效培积极争取分局领导对学校的支持,请朱瑞等领导同志到学校讲课,趁刘少奇来山东检查工作的机会,组织学员听取了刘少奇所作的*史、形势及*策报告。学校虽然只办了一期,时间只有五个月,但学员们通过*治、文化和*事学习,普遍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素质,成为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
年国际青年节到来之际,钟效培为纪念这个光辉的节日,为《大众日报》撰写了专论。在文章中,他号召全省广大青年,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战胜困难,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同一天,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第一期学员结业。结业典礼之后,分局青委留下50名同志与青委机关干部一起,成立了山东青年工作团,由肖华任团长,钟效培任副团长。山东青年工作团下辖两个分团,第一分团去胶东等地,第二分团到鲁中地区,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青抗先组织和开展文化教育运动。同年10月,钟效培带领青年工作团第二分团部分同志进入鲁中。
此时,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形势恶化,尤其自农历九月初八,驻扎在茶业区的地委、专署和*分区机关连遭日伪袭击,地委书记、*分区*委汪洋同志以身殉国,一个教导营大部壮烈牺牲,茶业区大批地方武装干部遇难。此后,敌人更加疯狂地把据点一直逼近到章莱边界山区。莱北抗日根据地缩小到“东到腰关迷马镇,西到鹿野安子湾”、“东西一条线,南北一弹穿”的困境,山东省青委书记钟效培同志就是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来到了泰山区,来到了莱芜北部山区抗日根据地。
年10月26日下午,钟效培来到抬头区北腰关村星福寺,参加由泰山地委代理书记刘莱夫主持,莱芜、淄川县委书记,莱北县各区区委书记参加的会议。会上,钟效培传达了省青委《关于加强*对青年工作领导的决定》和山东省战时工会颁布的《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然后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各级青年抗日先锋队或青年抗日救国会组织,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参战,踊跃支前;二是开办农民夜校,通过识字班等形式开展冬学运动,抵制日伪奴化教育,振奋民族精神;三是继续做好反扫荡和反日救国斗争,誓死保卫抗日根据地。
会后,泰山区青抗先组织建设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不足一个月,茶业、抬头两区建立青抗先组织60个,发展青年抗日先锋队员多人,各级青抗先组织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动员青壮年农民踊跃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2月底,茶业、抬头两区有多人参加了八路*,他们奔赴抗日最前线,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敌人连续残酷“扫荡”,群众文化教育遭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茶业区冬学运动在艰难中坚持开展。斗争紧张时,集体教学有困难,就分别成立青年妇女识字小组,实行分散学习。既学*治,又学识字。截止年6月底,茶业区建立农民夜校30余处,学员多人,识字班60处,学员多人。群众性冬学运动的开展,对提高劳动人民的思想觉悟,鼓舞抗日热情,开展对敌斗争和发展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年11月初,钟效培到莱东考察工作。11日,他与鲁中区公安局长高明宇及*分区一个班,到莱芜县茶业区一带寻找泰山地委,想把在莱东考察情况与泰山地委沟通一下。9点多钟他们走到抬头区东榆林村时接到报告,日伪*五六百人,正朝这里扑来,还有不到10里路程,情况万分危急。高明宇局长急切地说:“钟书记,这里有危险,我们赶紧向茶业北山转移,向泰山*分区主力靠拢。”钟效培坚定地说:“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要紧,我们要协助附近各村迅速做好老百姓和财产的转移工作。”高局长再三劝阻,但钟效培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服从命令,抓紧时间转移群众,你带人负责东榆林以西的中榆林、西榆林、峪门、嵬石几个村,我负责以东各村!”高局长走后,钟效培派出4名战士分别赶往榆林前、尧舜、暗摇头、姜家峪村。他迅速找到东榆林村民兵队长颜俊三:“颜队长,我是钟效培,*子来扫荡,离这里不到5里路了,快召集民兵组织群众转移!”颜俊三一听来人是钟书记,二话没说就跑到村中大槐树下拉响了警报钟。顿时,大街上人头攒动,老百姓扶老携幼,背着大包小包离开家门,钟效培心里一阵酸楚。这时,派往榆林前的战士(钟效培的警卫员)跑来报告:“敌人已经包围了榆林前村,日伪*强行把老百姓全部赶到村西的老槐树下,动用酷刑逼迫老百姓交出八路*伤病员,说出八路*卫生所在什么地方。”
原来,这次*子直奔榆林前村而来,是*子得到情报,榆林前村驻有八路*山东纵队四支队的第三卫生所,有医生及看护10余人,伤员20余人,因此,兴师动众前来搜捕,结果一无所获。*子知道八路*伤病员被老百姓藏起来了,把老百姓赶来逼问……
钟效培知道榆林前村的老百姓又要遭殃,他果断地对颜俊三说:“请东榆林村有枪的民兵,到榆林前把敌人引开!”钟效培带领东榆林村部分民兵,火速赶到榆林前村东北的山头上,只见榆林前村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村西的老槐树前集中着多名老百姓,有两名日*各架着一挺机枪,还有七八门小钢炮一字形排列,老百姓的周围布满了荷枪实弹的日伪*,时时传来老百姓的哭泣声和日伪*的威胁声。钟效培带领民兵,顺着山沟悄悄地来到老槐树后面的山坡上,*子指挥官大声吼道:“机枪的准备,统统枪毙!”钟效培高喊一声:“打!”民兵一齐向敌人开枪,十几名日伪*倒在地上,敌人顿时乱成一团,榆林前村的老百姓趁机逃往村南的大山中。“快撤!”钟效培带民兵们迅速爬上榆林前北山坡。*子指挥官一挥战刀,高叫一声:“朝土八路开炮!”钟效培所在的山头上顿时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石头乱窜。不料,一枚炸弹在钟效培的身边爆炸,气浪把他掀翻,尘土几乎把他埋起来。“钟书记!钟书记!”警卫员一边喊一边抖落钟效培身上的尘土,见钟效培的肚子被炸破,肠子外露……钟效培用炸烂了的衣角盖了一下,朝周围的民兵笑了笑:“同志们,我没事,敌强我弱,分散突围!”“钟书记,跟俺一起突围吧,俺熟悉地形。”颜俊三请求道。钟效培知道,自己受伤,一起突围会拖累大家。“颜队长,服从命令!”颜俊三只好命令民兵分散突围去了。民兵刚离开,钟效培就昏死过去,警卫员背起钟效培朝北跑去,敌人嚎叫着疯狂地追来,子弹在他的耳边嗖嗖作响。“哎呀!”警卫员的小腿上中了敌人一枪,二人一起滚下山坡,警卫员爬起来一看,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四周过人高的杂草丛生,又恰在一块大岩石下,真是天赐的藏身之处。他用手指在钟效培的鼻孔试了一下,站起身向钟效培行了个*礼:“钟书记,您一定要醒过来,我的腿受伤了,背不动您了,如果我也躲在这里敌人就会来搜山,我们都活不成,我得引开敌人,再见了钟书记。”说完,提起枪一瘸一拐地爬上了东山坡,见敌人正在钟书记藏身不远的地方搜寻,高声喊道“小*子,来吧,小爷爷在这里!”“啪”的一枪,打碎了一个*子的脑壳。*子一窝蜂似地朝他追去……*子将警卫员吊在榆林前村的一棵“罗锅”槐树上,逼他说出和他一起的八路是谁,藏到哪里去了,警卫员誓死不说,被*子活活打死。
夜里,钟效培苏醒过来,抬眼看了看天上的北斗星,跌跌撞撞地向北摸去。
年11月12日,天刚刚放亮,当时五村(双山泉、东圈、史家崖、潘家崖、逯家岭)联合*支部书记房祯奎、村长房常保、民兵队长房赞奎、副村长苏成伦、支部委员崔利德等都集结到大队部。房祯奎说:“昨天,山那边枪炮响了大半天,可能是*子到榆林一带扫荡遇到民兵阻击,说不定*子今天会来我们村扫荡,大家要提高警惕,还是按以前的分工,分头到山上看一下情况,如果*子来扫荡,马上组织群众转移。”
房常保、崔利德、苏成伦、房公星等刚走到村东,远远看见一个身穿蓝色破棉絮的人,手捧着肚子,从村东南的山沟里颤颤悠悠地走来。忽然,那人摔倒在路边。苏成伦说:“赶紧救人!”
“不知道是什么人?”
“肯定是昨天被*子打伤逃过来的,*子打的还能是谁?”
“会把*子引来祸害老百姓。”
“管不了那么多了,救人要紧。”
他们把伤者抬到村西北的一个堰屋中,崔利德到地堰根找来干草,铺在他身子下面,房公星从东山沟的泉子里用树叶端来水给他擦洗伤口,苏成伦边掐他人中,边向他的嘴中滴水……伤者慢慢苏醒过来。苏成伦问:“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是干啥的?”“共产*”断断续续地说:“我叫钟效培……”“原来是钟书记,俺茶业区区委书记李春明传达过您的指示,*子正在搜村,躲过敌人的搜查后,俺再把您送到村里的卫生所。”大家一听房常保的话悲喜交集。崔利德建议道:“我们都守在这里目标太大容易暴露,堰屋子也太小,不如轮流守护,我先守在这里吧!”“好吧,我们回村汇报房祯德书记,到刘白杨联系泰山地委的领导。”房常保说。
*子在村里折腾了一上午,一无所获,把书记房祯奎抓走,房祯奎从此杳无音信,生死不明,时年26岁。
那时缺医少药,*组织只好安排土郎中为钟效培进行了包扎。为避敌耳目保护钟书记安全,*组织安排年仅13岁的儿童团长房公训以讨饭为掩护为钟效培送饭。
第一次送饭是当天的晚上,苏成伦带着房公训来到石堰屋旁,将堵在堰屋口的石块搬开。苏成伦说:“钟书记,我们已派人去寻找地委。上月17日在我们村东发生了惨烈的吉山战斗,汪洋*委和余名将士壮烈牺牲,地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敌人天天来扫荡,寻找地委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今天下午,房祯奎书记被敌人抓走了,现在生死不明。为了掩人耳目,我们安排儿童团长房公训给您送饭,今天晚上就由俺爷俩陪你。”
这一晚上,钟效培强忍着剧痛给房公训、苏成伦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就在这一晚上,房公训第一次听到了关于红*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毛主席的故事,同时被钟效培的英勇坚强所感染、鼓舞。在他年少的心灵中深深地烙上了两个人的名字——毛泽东、钟效培。
第二天中午,房公训到苏成伦家,提上早已装好饭菜盖着破绒布的条筐,假装去北山的潘家崖村,来到北山半山腰的石堰屋旁,看看四周无人,他轻轻地挪掉堰屋口的石头,进去后又转回身来把口堵上,把饭菜摆在钟效培面前,拿起一个白面馒头递在钟效培手里:“还热乎呢,快吃吧钟叔叔。”又把盛满豆油炖白菜的粗瓷大碗举到他嘴边。
躺在干草上的钟效培慢慢地欠起身,用了好长时间才吃了半个馒头和几口菜,他不时发出低沉的呻吟。堰屋里光线很暗,房公训看不清他的脸色,但能感觉到他有气无力。
休息了一会儿,钟效培吃力地抬起手把另一个馒头递给房公训,硬是要房公训吃了下去,房公训从6岁就开始讨饭,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白面馒头。
傍晚时分,房公训动身回家拿晚饭,钟效培说:“孩子,我这次伤得很重,估计很难好了。我想托付你一件事,等把*子撵走了,你想办法和我老家的人联系上,让他们知道我死在这里。”
房公训一听吓了一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好一会儿才点点头“嗯”了一声。
晚上戌时时分,房公训第三次送饭,苏成伦远远地跟在后面,爷儿俩一前一后来到石堰屋。此时,钟效培的精气神突然好了许多,吃了一个馒头和半碗菜。苏成伦高兴地说:“看来钟书记的伤不要紧了。”钟效培的话多了起来,给二人讲共产*八路*抗战的故事,还轻轻地哼起了歌:“工农商学兵,一起来出征,拿起我们的武器,和敌人斗争……”“……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房公训第一次听到如此新鲜的歌,他虽然听不懂歌里的意思,但他知道这一定是打*子的歌。
后半夜,钟效培发起了高烧,两手紧紧地捂着受伤的腹部发出痛苦的呻吟。房公训、苏成伦看着钟效培惨痛的样子心如刀绞,但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是干着急……
终于熬到了天明,钟效培的状况越来越糟糕。这时村支部委员崔立德、房常保带着泰山区地委宣传部高启云部长赶到了,高部长带来了医生。医生检查后说,钟效培伤势很重,弹片从腹部划过,肠子外露感染。高部长与医生研究如何抢救,医生很着急但毫无办法,不仅没有器械,连一般药品都没有,只能简单的护理。天气很冷,钟效培同志就躺在一堆干草中,那件露着棉絮的破棉衣,被炸去了半个衣襟,鞋露着脚大拇趾,惨不忍睹。高启云想给钟效培同志弄点衣被,但连条被褥甚至连件破大衣也没有。高启云十分着急,地委的干部们到这时候还没穿上棉衣,高启云亦如此。他立即派人去地委驻地刘白杨村,将夫人刘萍给哥哥刚做的一件马褡子拿来给钟效培盖上,这是在当时对钟效培同志尽可能做到的一点安慰,钟效培同志感到很高兴……
9点左右,钟效培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28岁。
钟效培同志牺牲的当天,高启云组织并主持了钟效培烈士的葬礼。当看到烈士的肠子淌出体外,满面血污的样子,高启云悲痛欲绝。他亲自动手和干部群众一起,在石堰屋东侧的一块土地里挖好墓穴。苏成伦等人将烈士遗体抬到墓穴前,高启云将烈士的脸擦洗干净,大家一起抬起烈士遗体,轻轻地放进墓穴,身上盖上那件马褡子。苏成伦砍了些胡树棍子,撑在墓穴上面,用石薄板篷在木棍上……
高启云部长叮嘱大家:“请你们派人为钟书记守好墓,他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抗战到底!”苏成伦激动地说:“高部长,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为烈士守好墓,我们崖下村*组织一定会把钟书记当亲人对待……”那天是年11月13日。
社稷拜丰碑
钟效培牺牲不久,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以《一个未竟的任务》为题发表了文章,纪念这位为山东青年工作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的优秀青年工作干部。文章指出:“……钟效培同志为革命,为抗日贡献了他的血肉和生命,这一个‘未竟的任务’便沉重地落在我们——一切*与群众的工作者、青年工作者的身上。我们必须继续努力。”
黎玉同志以《悼钟效培同志》为题于年5月3日在大众日报发表了悼念文章。原文如下:
钟效培同志永远和我们离别了!他为着青年事业、抗战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流了他最后的一滴血。无数的同志和无数的青年,在沉痛地追悼他。
钟效培同志是一九四一年来到山东的,虽然为时不久,但对山东青年运动巳有了很大的贡献——不论在青年武装斗争上、青年文化运动上、青年组织的巩固上,以及地方武装与部队的联系上,在钟效培同志直接主持的全省青年第二次代表大会后,都有很大的进步;钟效培虽死,但他为*、为青年工作奋斗的事业,还将永远活在山东青年的英勇斗争里。
钟效培同志本身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对工作负责任、主动的与各方面联系、虚心学习、专心业务、和同志们亲密团结,特别是在工作争论中原则性的坚持,勇敢的批评别人和自我批评,对照自已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影响,这是共产*员应有的高尚修养,也是广大青年同志应该具备的风格。
钟效培同志死了,他的生命是被万恶的日本法西斯强盗直接伤害了的。我们沉痛的悼念钟效培,和我们沉痛的悼念竹如同志、汪洋同志、林江同志及每一个英勇的殉难者一样,我们不是消极的悲伤,而是火一样的仇恨,仇恨万恶的日寇!我们号召广大的青年一代弟兄们:为钟效培同志复仇!用我们青年运动的斗争和建设的胜利,为钟效培同志复仇!
这就是提出在山东青运面前的重大任务:为了弥补钟效培之死的损失,我们要从今以后培养出更多的青年干部和更有威信的青年领袖。这些领袖不是用地位形成的,吊而郎当,爱出风头,忽冷忽热,处处为自已打算的份子,而是从青年斗争事业中涌现出来的,为青年群众所拥护爱戴并民主公推出来的群众领袖;他能替青年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聪明智慧诚恳亲切,他斗争在前,退却在后。为了今灭的坚持,为了战后的发展和建设,我们都迫切需要这样的干部。我们为钟效培同志复仇,就要为这一任务的完成而斗争。
与这一任务结合着的,我们青年工作的任务就是:进行民主选举,巩面健全青抗先的组织,提高战斗力,加强青年学习与教育的领导,推动农业生产,创造青年劳动英雄,团结儿童。我们将以这些任务的胜利完成,来纪念我们英勇的殉难者——亲爱的效培同志!
原载《大众日报》年5月3日附页:《中国青年》山东版改版第四号。黎玉同志当时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省战工会主任。
《黎玉抗战笔记》悼念钟效培原稿:
45年后的年9月,身患癌症的高启云,仍然念念不忘为钟效培“树碑立传”的承诺,抱病向山东省团委和莱芜市委发出为钟效培立碑以作纪念的建议。省市两级投资8万元,在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汪洋台南面的迎璧山上(离钟效培墓地约5公里),建起了“钟效培烈士纪念碑”。碑文由高启云同志撰写。当时高启云生命垂危,但他不顾家人劝阻,仍坚持用颤抖的手写完碑文,并邀请著名书法家朱学达书写了“钟效培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碑文如下:钟效培同志,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龙沙村人,一九一四年生,一九二四年参加革命,一九三○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在*中央苏区曾任兴国县委常委、团县委书。一九三四年任江西省委常委、团省委书记。中央红*北上抗日,钟效培同志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一九三八年秋到延安入中央*校学习,在中央青委工作。一九四一年九月到达山东,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青委书记、省联主任。一九四二年春主持召开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和《中国青年杂志》山东版,为山东青年工作和青年抗日先锋队的普遍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日本侵略*大扫荡中赴泰山区指导工作。途经莱芜榆林前村遭日本侵略*伏击,身负重伤,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在莱芜茶业乡双山泉村牺牲,时年二十八岁。钟效培同志热爱青年工作,对*的事业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勇于开拓。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热情和革命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在钟效培同志牺牲四十五周年之际,敬立此碑,永志纪念!一九八七年立。高启云敬题。
纪念碑为立式四棱小庑殿顶花岗岩结构,设计独特,碑高4.5米。不论是书法内容还是碑身建筑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碑的四周,长满了苍松翠柏,山下绿水环绕,环境优雅,与北山顶上汪洋汉白玉塑像隔河相望,成为汪洋台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家、书法家高启云和武中奇分别书“义薄云天”和“壮志凌云”几个大字,以缅怀和盛赞他们的气节。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前来悼念的人群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红色教育基地。
痴心守墓人生前圆夙愿
挖掘抗战文化访到烈士墓
年6月12日,北京八路*研究会山东分会副会长黎小弟及会员赵领*、王小润一行,来到莱芜市茶业口镇瞻仰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同时瞻仰了矗立在汪洋台南侧的钟效培烈士纪念碑,了解了钟效培烈士的生平以及牺牲在茶业口镇的情况。黎小弟说:“钟效培叔叔和我父亲(黎玉,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是老战友。钟叔叔牺牲后,父亲在《大众日报》发表了悼念他的文章。父亲在世时曾嘱咐我有机会到莱芜看看钟叔叔,找到他牺牲的具体地点,能找到他的坟墓那就更好了。”我说:“钟效培烈士的坟墓不仅在,而且非常完好。我们也是最近才知道的,是镇文化研究中心的同志在挖掘抗战文化时访问到的。”听到这一消息,黎会长兴奋不已,立刻催促我们驱车赶往崖下村。钟效培烈士墓坐落在崖下村北的半山腰,背靠气势雄伟的潘家崖山,脚踏清澈碧绿的水库,真可谓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坟头用水泥漫顶,周围四棵约七八米高的翠柏,像四个卫士守护着烈士的坟茔。坟前立着一块约一米高的青石板石碑,中间刻着“钟效培烈士之墓”七个楷体大字;右上首刻“抗日英雄流尽血汗长眠崖下鱼水情深”;左下首落款为“崖下村老年协会房公训敬立公元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日”。
黎会长一行向烈士墓深深三鞠躬。黎会长眼含热泪说:“73年了,我一直以为钟叔叔的坟墓早已不在了,没想到当地干部群众不仅保护得好,而且立了碑,可见当地干群的大爱大义以及对烈士的敬仰。我代表父亲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黎会长问“崖下村老年协会是怎么回事?房公训是谁?他为什么要为钟效培修坟立碑?这些年来,当地*府为什么不知道这件事?”一连串的疑团促使我们在崖下村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渐渐地浮出水面……
平头酹*土
话说双山泉村(原名崖下村)的干部群众掩埋完钟效培的遗体后,沉浸在一片悲痛中,人们自发地到坟墓前祭奠,主动地卫护着坟墓。第二天一早,苏成德来到钟效培墓前,见村民房长岭正在拔写着“钟效培之墓”的木牌,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敢动烈士坟上的东西!”说完上前就抢。房长岭忙说:“这个木牌在这里竖着,让*子发现是共产*大官的坟墓,给糟蹋了咋办?”苏成德恍然大悟。他围着坟头转了一圈,发现靠北的一面已经被扒了个洞,不知是狗还是狼,他赶紧从四周捡来碎石把洞填起来,又用木牌铲了点土盖在碎石上,用脚踩结实,把坟头圆了起来……
苏成伦等按当地对待父母仙逝的礼仪为钟效培守墓3年,不几天就到钟效培的坟头看一看,拔拔草、添添土……。3年后,老一辈双山泉人崔利德(新任村支部书记)、房常保、房赞奎、苏成伦等许许多多干部群众,他们每年正月十五、清明节、十月初一都来给烈士墓上灯、敬香、摆祭品、压坟头纸、烧纸钱……,钟效培烈士从来没有寂寞过。
6年清明节,退休后在张店居住的房公训像往常一样,专程赶来给自己的祖先和钟效培上坟,上完坟他找到自家侄子房宽亮说:“咱们都老了,不如趁现在还能动,给钟书记立个碑,把坟头油一下(用水泥墁一下),让烈士的坟墓万古长秋,让世世代代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出钱,你出力联系人干行不行?”房宽亮说:“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事,不用联系,小满是咱村老年人聚会的日子,就咱这些老家伙干就行。”房宽亮马上请本村教师苏启贵安排刻了碑,碑的主题定为“抗日英雄流尽血汗,长眠崖下鱼水情深”。
老年人每年小满聚会,这是双山泉村“寿星老年协会”组织的活动。6年小满,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公历5月21日,双山泉村的老人们动起手来,房宽亮、苏成伦、房公平、房祥奎、房公松、房公太、房公梦等老人们肩挑人抬,房公平、房祥奎抬来墓碑,苏成伦主持了破土仪式。然后,镢勾锨翻伴混凝土的,用锨端混凝土的,用平板墁顶的……热火朝天。老人们立上碑,觉得终于对得起牺牲的烈士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退休园林工人房宽亮似乎觉得缺了点什么,回家把自家养的四棵迎山柏挖出来,带着根上的土坨,夫妻两人抬到坟前,累得满头大汗,稍微喘了口气,这两位近70岁的老人在坟头的四周挖坑,把四棵迎山柏栽下……老人们约定,明年的清明节举行大型祭扫烈士墓活动,把周边学校的学生约来,让年轻后生们感受一下过去的烽火年月,学好本领,保家卫国,再也不能让外国*子踏进中国半步。
转眼间,到了7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房公训打算向镇*府和邻近学校发邀请函,于是请苏启贵老师写了邀请函,邀请函写好了,可是以谁的名义
邀请?总得盖个章吧。“寿星老年协会”会长房公松到村两委会办公室盖章找不到人,房公训建议说:“我们以老年协会的名义邀请吧!老年人邀请年轻人更有意义。”于是,房公松拿出协会椭圆形的章,用力蘸一下印台,一份一份盖上。房公训拿着这些邀请函,像是拿着圣旨,到公路上去截来往骑车的行人往各个学校捎函,正好镇*府干部李成苍路过,给房公训帮了大忙。他又找到双山泉小学时任校长常传富,安排了程序和讲话人……
清明节那天,汪洋中学、中心小学、双山泉小学等学校的学生和群众余人前来祭扫烈士墓。各学校的学生代表敬献了花圈,88岁的苏成德老人讲述了钟效培烈士的悲壮故事,双山泉小学教导主任高照学讲述了双山泉干部群众救护英雄、守护墓地的事迹,并要求学生勿忘国耻、学好本领、保家卫国。会场上时而哭泣呜咽,时而群情激扬,这个纯“民间”举办的祭扫烈士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之后,每年清明节前来扫墓的人络绎不绝。
赤子五次下江西
房公训始终没有忘记钟效培生前的嘱托。2年春,74岁的房公训终于下定了决心去江西寻找钟效培烈士的亲人,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坐上了去南昌的火车。4天后,他赶到了兴国县民*局,向他们打听钟效培的老家。工作人员都说不知道这个人,他详细地向他们介绍钟效培是如何如何的抗日英雄。民*局的人说,兴国县的烈士有5万多人,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他纠缠着他们帮忙查一查,他们却向他索要山东方面民*局的介绍信……房公训在兴国的一家旅馆里一住就是7天,眼看着带去的钱就要花光了,他只好打道回家……他说:“我真是老糊涂了,居然忘了带介绍信。”
回到张店的房公训沉闷了好长一段时间。乘农历十月一回老家上坟之机,他来到茶业口镇*府找到有关部门,介绍了他去江西的情况,请求帮助他寻找烈士亲人。工作人员告诉他:年,高启云书记主持在汪洋台南山的柏树林中,为钟效培建立了纪念碑,碑文由高书记亲自书写,上面详细记述了钟效培的故里是兴国县埠头乡龙沙村。工作人员带他来到纪念碑前,他悲喜交集、嚎啕痛哭……工作人员对他说:“您年纪大了,跑一趟江西不容易。我代表镇*府给兴国发函,您老就回家等消息吧。”
镇*府的几次发函都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房公训每次回来都到镇*府询问,皆沮丧而回……
没有找到烈士的亲人,可不能把烈士的坟墓守没了,等若干年后,那点可怜的坟头土也不知哪儿去了,有谁还记得烈士的事迹?房公训决定先给烈士修坟立碑栽常青树。6春,他在崖下村租了三间旧房子住下来,主持修坟立碑的事。租赁的破房子七漏风八漏气,屋顶都快没有了,十分荒凉破败,一看就是几十年没人住了。老人出钱整修了房屋,买来石棉瓦翻新了屋顶。他制作了很多印有钟效培事迹和毛泽东像的宣传画,挂满了屋内的墙面。很快,他自己设计、出资、布展的钟效培烈士纪念馆就这样建成了。为了宣传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提醒后人不忘历史,他多次跑到镇上,提议把崖下村改名为“钟效培村”……为方便行动,他借了侄子房宽彪的自行车,在大路上,他为躲避迎面驶来的三轮车飞下了河沟,把左小腿骨摔断了。接到电话的大儿子房宽明把他医院……很多村民都不理解房公训的行为,甚至有人说,房公训是钟效培灵*附体。
7年秋,房公训和老伴、儿子商量,要再一次下江西寻找钟效培烈士的亲人,遭到全家人的反对。他趁老伴不在家、儿子上班之机,留下一张字条,草草收拾行李,带上元现金,拄着拐杖到淄博火车站,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这一次有了详细的地址,他或乘火车或乘汽车一路颠簸,天黑了,走到哪就住在哪,历经十几天的辛苦劳顿,终于到达了龙沙村。他找到村*支部书记,费了好大劲才说明来意(语言不通)。村支书说,钟效培的三个侄子带着妻子都在广东打工,无法和他们联系,其他亲人都没有了。房公训一听傻了眼,他请求支书想想办法。支书说没啥办法,你还是快回去吧。他在龙沙村又住了三天,没有人告诉他钟效培侄子的下落。身上的钱快花光了,他只好给村支书留下联系电话,等钟效培侄子回家了和他联系。最后,他无奈地踏上了龙沙村至埠头乡、至兴国、至赣州、至南昌、至淄博的回程。
房公训焦急地等待着江西那边的回音,一直过了春节还是没有任何音讯。他不止一次地打龙沙村村支书的电话,但回音说:“你拨打的电话是空号。”他想,是村支书说错了号,还是自己记错了?
8年春,迫不及待的房公训从民*局开上介绍信,再一次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他先来到兴国县民*局请求帮助,工作人员说,既然你知道了详细地址,直接去村里找人就行了。他只好到村里找村支书,村支书去外地考察学习去了。他在村里到处打听钟效培侄子的下落,都说在外地打工。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他感到无助和孤独,只得又一次无奈踏上了回程。
9年春节刚过,房公训考虑到钟效培的侄子们可能回家过年,决定再一次南下江西,再次遭到全家人的反对。老伴说:“你已经跑了三趟了,都是无功而返。你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再跑还是没结果。”
挨了几天,房公训故伎重演,偷偷地跑到淄博火车站,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可是还未到达南昌,他发现钱包被盗了!急忙向列车长反映情况,在列车长的帮助下他坐上了返程的列车……回来后,他赶回老家来到钟效培墓前放声大哭:“钟叔叔,您嘱托我的事至今没有完成,孩儿对不住您啊!我咋就这么倒霉啊,4次去江西都无功而返。您在天之灵保佑我,再苦再难再难我也要找到您的亲人。”
年秋,房公训提前做好了准备。他拄着拐杖偷偷地跑出来赶往火车站,天突然下起了雨,到车站时浑身上下都淋透了。第二天,他发起了高烧。为了省钱,前几次下江西都是买的硬座,这次病得厉害,年龄又大了,连个躺的地方也没有。列车长看到如此,询问他如何和家里联系。他把大儿子方宽明的电话告诉了列车长。列车长拨通了方宽明的电话,交谈中,双方得知当年是同一个部队的战友,方宽明请列车长帮忙把老爷子弄回来……列车长在合肥站把房公训送上了返回的列车。当方宽明兄弟二人到淄博站接他的时候,老爷子面目憔悴、双眼塌陷,腿也走不成路了,医院才慢慢康复。
老人说:“为钟效培烈士寻找亲人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将后牵线成夙愿
年8月19日,开国元勋耿飚将*之女耿焱教授在北京八路*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王小润的陪同下来到莱芜市茶业口镇,瞻仰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同时听我们讲述了钟效培烈士的有关情况,以及崖下村民义务为烈士守墓73年,房公训5次下江西寻找烈士亲人的事迹。耿教授深受感动,当即表示她一定帮忙,和江西方面联系,尽快寻找烈士亲属。返回江西后,她立即与赣州、兴国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得到各级*府部门的积极支持。
年9月22日,钟效培的侄子钟铅元怀揣家乡泥土和泉水,在耿教授、江西赣州、兴国*府部门以及江西有关媒体的陪同下,来到莱芜市茶业口镇崖下村。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钟效培墓前,感人场面催人泪下,87岁的房公训悲声朗诵,痛彻肝肠的场景让在场的所有人热泪盈眶。“钟叔叔,您当年在石堰屋唱的歌,今天孩儿念给您听!您嘱咐我找到您的亲人,今天您侄子钟铅元看您来了。73年了才找到您的亲人,孩儿对不住您啊!”迟来的亲人祭祀,了却了房公训老人和崖下村老人们73年的心愿!
钟效培烈士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茶业口镇崖下村的*员群众,73年前的承诺,73年的执着坚守,73年的真情倾注,73年的寻亲之旅……诠释了莱芜老区人民的忠信大义,谱写了一首“大爱大义”的壮丽篇章。
年4月4日,钟效培的侄孙钟益明、钟春明从江西兴国县赶来为钟效培扫墓并看望房公训老人,表达了对房老的感激之情。
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周年诞辰之日,莱芜市委副书记田庆盈同志,率市委市*府及雪野旅游区部分领导干部,冒着大雪驱车赶往淄博房公训老人家中,代表市委市*府向老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慰问。田书记对老人的所作所为给予很高的评价:“您是革命信仰的忠实坚守着,是诚信大义的维护者,是广大*员干部学习的楷模。”田书记赠送房老一套年版的《毛泽东选集》,房老也把一套自己出资印刷的《毛泽东选集》5卷赠送给田书记以作纪念。
年9月,房公训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同年12月被评为“山东十大好人”。
嬴牟续大爱赣州慰亲人
年9月23日,当了解到钟效培的侄子们都已年过五旬,均在于都县一桥梁工地上做泥工,家境比较贫困后,莱芜市民*局、铁骑救援大队队长高伟伸出援助之手,为钟铅元捐款0元,并承诺想办法帮助他全家脱贫,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
受莱芜市委领导的委托,10月18日-21日,市*协殷秀林主席与市民*局李佳笃局长、市委*史办李秀业主任、茶业口镇*委李文汇书记等一行6人组成代表团,到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慰问钟效培烈士亲属,同时至南昌市感谢耿焱院长及江西日报社。
18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前往兴国县埠头乡龙沙村,看望钟效培烈士的亲属,代表莱芜市委、市*府向烈士亲属赠送43寸海信彩电1台,以示慰问;详细了解钟效培烈士亲属的家庭生活情况,叮嘱当地民*部门给予关照,并且参观了兴国县将*园、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19日—20日,耿焱院长推荐到赣州市大余县考察乡村旅游。先后学习考察了周屋乡村旅游、*龙现代花卉旅游和丫山农俗及生态休闲旅游等项目,并且对赣州市*史办、报社、电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感谢。
21日上午,代表团赴江西日报社,代表市委、市*府感谢江西日报社对钟效培烈士和莱芜市的宣传报道,受到了报社社长、总编的接见,并向江西日报社赠送了燕子石纪念品。江西日报社表示将派人跟踪报道此事,并提报“中国新闻奖”。
21日下午,代表团代表市委、市*府及王良书记专程看望并答谢耿焱院长,送上写着“鲁赣两地一线牵,大爱永驻九州间。名将之后高品在,忠义之脉代相传”的燕子石纪念品。耿焱院长让代表团转达对莱芜市委、市*府及王良书记的谢意。在寻找钟效培烈士亲属过程中,耿焱院长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但工作非常执着、认真,不管是在江西寻找烈士亲属,到山东祭扫烈士,还是到兴国慰问烈士亲属,耿院长不辞辛苦,全程陪同,彰显了革命后代的大德风范。
身后多少事恩情满人间
年4月1日,钟效培烈士纪念碑又一次见证了一段跨越70多年的思念和一场跨越多公里的相聚,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钟效培烈士原结发妻子吕继鸾的女儿谢勤英、谢海京,从江西赣州风尘仆仆赶来,虽与房公训素不相识,此刻,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一起,心也紧紧地贴在一起。这都是因为一个名字——钟效培;都是因为一种信仰——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
随着这场相逢,一段跨越70多年的思念、追寻和敬仰也随之浮出水面。
吕继鸾的二女儿谢勤英告诉我们,母亲吕继鸾当时是兴国县苏维埃*府妇女宣传队的一员,后经曾山、陈毅介绍,在苏区与钟效培结为夫妻。结婚后,钟效培经常教吕继鸾学习文化知识,革命伴侣情深似海,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年春,由中共东南分局介绍,钟效培到了延安,从此,吕继鸾便失去了钟效培的消息。
革命胜利后,吕继鸾多方打听钟效培的消息。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曾山给吕继鸾回信,说钟效培已经牺牲了,牺牲地点在山东莱芜。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自此以后,吕继鸾常常以泪洗面。谢勤英说:“虽然后来母亲经人介绍嫁给了我父亲,但是,母亲没有一天不在念叨钟效培,没有一天忘记过钟效培。为了钟效培,我妈妈的眼睛都哭坏了。”于是,“山东莱芜”便成为姐妹几个记事起最先知道的外地地名,钟效培便成了她们心目中第一个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的姓名。
年,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高启云在茶业口镇为钟效培烈士树碑立传,邀请吕继鸾参加纪念碑落成仪式。这是吕继鸾第一次也是一生唯一一次踏上钟效培牺牲的这片热土。由于当时并不知道钟效培烈士的确切埋葬点,吕继鸾便只能捧回了烈士纪念碑旁的一包土,以作怀念。
在看到钟效培烈士纪念碑的一刻,谢勤英和妹妹谢海京眼里都噙满了泪水。“这一幕我们太熟悉了,妈妈当时拍了照片,连同那一包土,放在我们家最中间的位置,每天进行祭奠。为了钟效培,父母两人天天吵架,两位老红*在离休后不得不离了婚。后来,母亲用这包土给钟效培在江西兴国修了一座墓,并嘱咐我们,自己去世之后要和钟效培埋葬在一起。母亲去世后,我们姐妹几个并没有完成母亲的遗愿。心里一直很愧疚,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弥补,但是也不知道做什么才好。今年年初,通过江西日报童梦宁的文章,我们得知了这个故事,“那时候就坐不住了,就想赶紧来,替母亲来钟效培坟前烧一炷香,替母亲感谢一下房公训大哥。”谢勤英握住房公训的手禁不住热泪盈眶的说:“我们应该叫你一声大哥,谢谢你帮我们照顾钟效培这么多年!祝你永远健康长寿!”房公训哽咽着说:“你们都很好吧?我很想去看你们啊,可是我年纪大了,走不动了……”
在崖下村,谢勤英姐妹俩聆听了钟效培烈士牺牲前后的故事,见到了房公训老人为烈士重新整修的坟冢和为烈士三代守陵的双山泉村村民,她们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烈士的深厚情感震撼了。谢勤英:说:“没想到,山东莱芜的人民对钟效培烈士的感情这么深厚。我妈妈一直后悔没有照顾好钟效培,有山东莱芜人民替她照顾钟效培,她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
年11月17日,房公训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其子房宽明替父亲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年9月14日上午6点,房公训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老人临终叮嘱家人,丧事一切从简,不要告诉相关组织和领导。
散尽家财只为坚定的信仰
年11月2日,我们驱车来到张店房公训老人家中,向老人表示慰问并表达对老人深深的敬意。
房老住在大儿子房宽明一套80平米的房子里,自己没有一平米的房子,作为国家退休的老干部,怎么就没有房子住呢?房宽明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房老原来在博山有一套80平米的房子,5年*府统一规划拆迁时,给了他15万元的补助,15万元在当时的博山可以买一套平米的新房。可他用这个钱印刷了套《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诗词》,把这些书无偿赠送给机关、学校以及原来熟悉的老同志。钱花光了,买房子成了泡影,房宽明只好将老爷子接来张店居住。
房公训的老伴告诉我们:“印了一面包车书呢,雇出租车拉回来的。翻印了很多《毛泽东选集》,见人就发,见人就说共产*毛主席好。他复印这些资料花了多少钱,一家人都说不清,他又不了解行情,人家要多少给多少。有一次,印刷《毛泽东选集》时钱不够了,他竟然把我手上的金戒指撸下来,抵给了印刷厂老板。我拿他没办法,只好央求周围的文印店千万不要再给他印了。”
我们非常纳闷:如今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毛泽东选集》更是很少有人问津,老人倾其所有印《毛泽东选集》又有多大意义呢?
老人把没有分发出去的部分《毛泽东选集》搬出来赠送给我们:“希望你们挤时间看一看,毛主席的智慧无穷无尽,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永远不会过时。没有毛主席、共产*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记了毛主席共产*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就会偏离人民大众,失去人心。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的苦心。”
房宽明说:“‘大庆有个王铁人,博山有个房铁人’,老人吃苦能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淄博有口皆碑。在工作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烈士的叮嘱,把对烈士的缅怀之情,全部倾注到对工作的热情中去,哪里有难题,他就出现在哪里。那时候,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饭店也都属于国营企业,而博山哪家饭店经营遇到困难,他就会被调到哪里。火车站饭店、双山饭店等等,他都担任过经理。每逢春节或者其他节假日,为了让其他同事回家过节,他都选择加班,在我记忆中,大年初一他很少在家。为了给饭店节省开支,他经常拉着我们当“童工”,每天都让我们在放学后或者晚上到他管理的饭店义务劳动,刷盘子刷碗,拉煤卸煤,干面点,打扫卫生,我好多活计都是那时候学会的。他从不让我们动用饭店的一点一滴……父亲从小对毛主席和共产*崇敬到痴迷的地步,谁说毛主席和*的坏话就和谁辩论到底。我们兄弟姊妹四人从小就在这种熏陶下长大。有一回我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父亲知道后罚我站了6小时,连辩解的机会也不让。他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都是老百姓的孩子,同学打架没什么理由可谈。’”
我们问房老:“是什么动力让您对毛主席和共产*如此崇敬,倾其所有搞宣传?”
房老沉默了一会儿,泪水簌簌地流下来:“春,家里闹饥荒,实在撑不住了,不得已到博山去讨饭,穿着处处露着棉花的烂棉袄,晚上住在桥洞里,受尽了饥寒和苦难。后来我遇到了好人李敬远,他领我到他家吃了一顿饱饭,然后介绍我到煤矿上班,原来他就是煤矿的*代表。从此在他老人家的培养帮助下,我逐渐成长起来。是*和组织救了我、培养了我,我只有拼命地干好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才能报答*和毛主席的恩情。再一个影响我一生的人就是钟效培叔叔,他对我的教育很深,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临终前的情景我永生难忘,为了抗日,他从江西到了延安,从延安来到山东,历经无数战火硝烟,客死他乡,为了国家和民族抛弃了一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就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努力为*工作。虽然我和钟叔叔只有三天的接触,但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的父亲,是像父亲一样的钟叔叔给了我一个白面馒头,我从6岁开始讨饭,第一次吃到那么香的馒头……每次给他老人家上坟,我都和他说说知心话,每次都想起那个又白又大的馒头……”老人泣不成声。停顿了好一会儿老人接着说:“从上世纪90年代,我发觉人们越来越偏向物欲,逐渐放松*治学习和思想改造,更是很少有人看毛主席的书和学习*的理论,有人学习*的理论也是不得已应付公事。就是因为放松了学习和改造,致使有人贪污腐败,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不归路。作为一名老*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我的能量有限,尽自己的能力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儿。我明明知道这样做是杯水车薪,但求一点心安吧。”
其实,我们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从房老为烈士修坟立碑、五下江西寻找烈士亲人、印发《毛泽东选集》等善举、义举,就能体会到他是一个爱*爱国、赤诚崇高、至信至义的人。
房公训,一个值得让人感动、让人敬佩的人!
(年12月初稿,年10月修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