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创作纵横谈
讲师:小鸟飞飞
本人写联不多,因为要教孩子们学写联的原因,还断断续续在年头年尾写一下。今天就将我如何教高中生们写联,向大家汇报一下吧。若有可取之处,则幸甚矣。先送大家一个本人十年前制作的小玩意,我把它叫作《十分钟对联入门》。点击里面的文字即可,也有计时器。大家可以用它教初学的小孩子。我会告诉初学对联的孩子们,首要任务是要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与规则,当然最好是学通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但那个东西太专业,不太容易学的。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本人的经验体会是,楹联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多字的《通则》,其实概括而言,不外四个字:对,联,格,律。
掌握并做到了这四个字,学联即可谓入门,参赛或可以入围。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说明。1、要具有外在形式的对称美(对);2、上、下联在内容和意义上要有所关联(联);3、最好借助一定的修辞来增强其效果(格);4、最好具有建立在汉字四声基础上的音韵美、和谐美(律)。
因为会有初学者,所以我先讲一下这个普通对联的要求。我学习体会中的一部分内容或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或相关网页,并非本人自创,但无法在此一一标明作者,特向原作者致敬、致歉。对于高手,这些都是小儿科了,但对于初学者,起步还是要标准一些。最好“正步走”。
一、对对联的首要特点是上下句在词性上彼此对仗。对联的对仗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分类,有几十种,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有10多种。1、工对和宽对工对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词类必须相当。北京大学的王力教授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按照诗的对仗,词可分为九类,这就是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连词、助词之类)和代词。”先看解缙的一副词类对仗十分工整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二是结构必须相应。所谓结构相应,就是上下联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句中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等具体小类的结构都应该完全一致。三是节奏必须相同。也就是说上下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例如下面两联: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明月;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万井/桑麻中,点缀/六桥花柳;一城/灯火下,浑映/十里湖天。两联虽然都是十字,但从大的停顿上却各不相同。节奏相同这一点,短联、长联都应该如此。
综上所述,一副对联,如果做到了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再加上平仄协和),那就是工对了。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如果不能完全做到以上三点要求,就是宽对。古人把词性相同而词类不同的对联,都放在宽对之列。我们说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对联也不例外。若一味拘泥对仗、平仄,有时可能会损害内容。因此,宽对的存在,也有其不拘泥、不苛求的需要。但是,如果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则是我们写联所追求的最高境界。2、自对与借对在工对的前提下,还有许多变化。在对联的艺术技巧中,有很多特殊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常见的、也最需要掌握的两种,就是自对与借对。(一)自对,就是当句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这种对法起源很早,唐代以后,自对在对联中已经逐渐使用开来。例如柳州柳侯祠一联:山水来归,*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佑民。上下联的后小句,都是自对。由于上联的“*蕉/丹荔”各自是偏正结构,而下联的“福我/佑民”各自是动宾结构。结构不相应,上下自然不对仗。但因各自属于自对,自对之间的词性与结构是相同的,因此整联也就工整了。联内自对和上下联相对,因此就显得特别工整。但是能做到这点是比较难得的,若不能同时兼顾,只要联内自对了,也算工整。(二)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不接,贫来尽卖东西。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3、正对、反对、串对根据上下联在意思上联系的不同,对仗又分为正、反、串三种。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河南函谷关犹龙阁联:未许田文轻策马,愿闻老子再骑牛。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4、无情对无情对又名羊角对,在晚清士大夫中非常流行。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比如:三星白兰地;五月*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上联指天气,下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无情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逐字相对;二是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三是大量采用借对法。
第二个字就好玩了,我也举了一个好玩的例子。就是我教的毕业生在高考中遇到的。
二、联就是上下联意思要联,或相同,或相反,或顺贯,或递进。意思不能跳跃太大,不要毫无关系(除非是无情对,否则就是出了“隔”的问题)。比如下面一副有名的对联上下联均谈的是学习和读书,意思统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个更典型的例子。年广东高考对联题,出的上句为“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南方都市报》曾以《广东高考逾40考生作文满分对联题得零分者多》为标题报道这道对联题的评判情况。公布的几个高分下联为:
北京西安上海都为中国名城
长城故宫三峡尽为中华风光
芍药*菊剑兰均为苏杭名花
草原戈壁沙漠全是北国风光
丹霞西樵鼎湖均为广东名山抛却格律不讲,上述几个对句与出句对仗都很工整,但从内容的关联度看,除最后一个外(“岭南”与“广东”意思相同,也犯了合掌的毛病),其他几句意义存在“隔”的问题。至于有考生答“泽东恩来小平全为中国伟人”尽管创意十足,但一旦将上下句放在一起,就立显不联、不雅之意了。
格,修辞方面初学者就容易懂一些。不过仍有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好玩的例子(那个组串),蛮经典的。
三、格就是对联的修辞。对联可以使用平常我们使用的修辞格,比如比喻、拟人、夸张、顶真、双关、借代等,当然上下联使用要一致。但也有些修辞为对联所独有。主要的有:(1)嵌名——把某些自成系统的名或字分别嵌入相关的成分里,使对联意中有意。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大相左;藩臣独误国,进不敢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这副对联乃曾国藩与左宗堂戏做,上联含左宗堂(字季高),下联含曾国藩。再如悼秋瑾女侠联:悲哉,秋之为气;惨也,瑾其可怀。(2)谐音——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再如: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3)回文——对联的上下两句,首尾循环。例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在回文联中,还有一类是全句皆用玻璃字,这样联句左右就是从中间对称的,造成一种镜像效果,这种玻璃回文难度极高,有的成为无人能对的绝联。如中央电视台的征联出句“山大王大山”。(4)两兼——让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直接组词连讲。例如:李东阳气暖;柳下惠风和。(5)拆拼——把字拆开,重新组合。如: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欲心为慾,各宜捺住方成名。这副对联中,除“烟”和“慾”拆开外,更难的是“若”与“苦”,“各”与“名”,虽只有一撇一捺,却需要有深厚的文学与文字功底。这类联中也有无人能对的绝联。“古文故人做”“有山有田心思崽”即属此类。(6)顶针——让前一句末尾一字去做后一句的开头。例如:天心阁,阁飞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这副对联有同音技巧,而句中“阁”、“鸽”、“洲”、“舟”就是顶针式的迭用。(7)同异(又称转品或趣读)——利用同形字组合成联,通过异读来区别,例如: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这副对联据说是过去写在一个大商人家门上的,乍看不知何意,但如读作“常涨常涨常常涨;航行航行航航行”,就可转出“货利长年有增,商行个个通达”之意。能够形成同异之趣的汉字还有“朝”“乐”等。最著名的当属山海关孟姜女庙一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8)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观瞻气象耀民*,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许多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9)反复——有层次地反复描写一事一物或强调一个论点,包括意思的反复和用字的反复。它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材料反复说明观点,因而不同于一般的重复。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这是间隔反复,还有一种称为叠字或连珠,例如: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可以看出,凡是上联出现反复、叠字的地方,下联也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对应,否则就要失对。(10)组串——或称串组,就是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用组串法制作的对联,常见的有人名、地名、植物名、词牌名的组串等。请看下面这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副对联是一爱国人士为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写的。乍一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三个国名,下联则是中国的三个城市名。但其更深层的意思,上联是说中国胜利地打败了日本(这里捷克转义为克敌),下联是说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这样,就用三个国名和三个城市名,巧妙地组合成一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贺联。再看这样一副对联: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这是年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春节征联活动中,择优选出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出句,下联为首选对句。上下联各由三个人名连缀成句,意义连贯,毫无生硬之感,堪称组串佳对。记得多年前,21CN网站搞了一个全国网络大赛,由联友自发出句和对句,然后对其中的佳联进行奖励。时台湾选战正酣,本人灵感一动,遂有下面趣味出句:宋楚瑜连战陈水扁;一时应对者众。记得最多内容的是诸如“阮文绍长征胡志明”之类。最后有一位叫FANNY的联友的对句荣获二等奖也是整个比赛的第二名:诺贝尔老舍沈从文。专家评委的评语如下:“宋楚瑜连战陈水扁”本是借用近年台湾媒体的一个讽刺标题,宋楚瑜、连战、陈水扁三个人均是台湾*界目前积极参与竞选的三个“老火”对手,彼此争斗、互不相让,闹出了很多笑话,其中宋楚瑜与陈水扁之间的相互诋毁好戏连台、洋相百出。标题借“连战”一名巧作动词短语,前连“宋楚瑜”后接“陈水扁”,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式,犹如“关公战秦琼”形式,造成了忍俊不禁的幽默。此联的下联以同样的幽默对之以“诺贝尔老舍沈从文”,显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机敏的应付能力。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赞誉,一部《边城》唱出了湘西生活、自然、人情及至的美,慰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其成就并不逊色于获得诺贝尔奖的一批世界文学大家们。因为用一句话难以说得清的原因,他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老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师,北京人亲切地称他为老百姓自己的作家。“老舍”在下联中同样借用为动词短语,造成双关的效果,与上联相映成趣,不失为佳作。趣联往往重点在对联的意义,有时就不得不于平仄对应的形式美上做出牺牲,白碧微瑕亦不掩作者的工巧。(11)缺如——指人们在作对联时故意空出某个字让别人去填补,两联意的重心则正在空出的字上这样一种情形。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副对联是过去骂汉奸的,意思是“王(忘或亡)八无耻”。再如过去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对联的艺术技巧千变万化,花样繁多,除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同韵叠字、同偏旁部首叠字、翻新、换位等等技巧。就艺术风格来将,更有庄严、诙谐、警策、趣味等等形式,需要大家慢慢体会。
四、律对联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平仄的交替与对立。能否恰当运用,也往往成为专业联家与业余联家的最明显区别。如要熟练运用平仄,我们首先必须要分辨平仄。(一)怎样分辨平仄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即标准拼音三、四声)的称为仄声。现在专家写联大都依照古音,而级别较高的征联比赛则要求“古今音皆可,但不得混用”。尽管可以使用今音,但要熟悉一些古音的相关知识,不然会把古联和许多使用古音的名联判定为不合平仄。一个字的平仄按今天的读音很容易判断,按古代的读音则有工具书可查(具体可参照《平水韵》,中华国粹网也有可查平仄的工具)。(二)对联平仄交替与对立的方式1、平仄交替:是指一联之内,不能只用平声或仄声字,应当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因为汉字多以两字为一个音节,而且音节的重点一般落在第二字的上面,因此上句或下句中处于二、四、六等偶数位置上的字,一定要交替使用平仄,对于一、三、五等奇数位置上的则可以忽略,这在诗律中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然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2、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该是相对的。既上仄下平,或上平下仄。除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变通(如奇数位置上可平可仄)而外,不能违反。例如长沙爱晚亭联:西南云气来衡岳平平仄仄平平仄日夜江声下洞庭仄仄平平仄仄平再看峨眉山万年寺联:海到天边云是岸仄仄平平平仄仄山登绝顶雪为峰 平平仄仄仄平平3、句脚平仄:对联的句脚(最后一字)要安排成上联仄收、下联平收。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可以对一副联“一票否决”。允许例外的仅仅是一些文字游戏时的趣联等。以上规则又被称为“马蹄韵”(详见本人“联论”部分的楹联讲义《学习马蹄韵》)。楹联入门四字:对,联,格,律。初学者就比较好记。我刚才说过,其实做到了这四点,写联应该算是入门了。如果拿这样的作品参赛,很大可能是会入围的。特别是懂了联律,我们似乎可以将其视为专业联家了。大家以为呢?
下面准备说春联了。首先表明一点,我的面前甚至现在在联都就有一大批国内一流甚至超一流的联家,是写春联的高手。许多人是大名赫赫。所以在此只代表我的管见。或者换个说法吧,我是如何写春联的。
入门四字法:对联格律春联四字法:三心二意纯粹是为了记忆的缘故。现在我想结合一些作品来谈谈。抛砖引玉,后面大家可补充自己的招数,以助力那些初学者。
写春联之“三心”:一曰开心,就是要有节日心态。怎么乐怎么来。喜庆,吉祥,团圆。二曰精心,就是要有工匠精神。反复炼字、磨句,精益求精。三曰暖心,就是要有代言意识。站在征联者、用联者的立场,站在读联者、赏联者的立场,能产生最大的共鸣。
我有时甚至想,能做到这些的,应该是能从入围者中突围,进入等级奖的行列的。当然,这是从征联和评联的角度去想的。但是如果要想万里挑一,名列前茅,只有这些显然不够。
写春联之“二意”:一曰创意。有超人之思,有夺人之语,有胜人之技。方言入句,口语入句,潮语入句,皆可成佳联。二曰诗意。具诗词之形,四言五言七言,如来唐宋;得诗词之韵,化句仿句创句,似遇前人。诸君看每年央视春晚征联选出的佳联,无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我下面准备举一些例子。
关于诗意对联,我好像记得我们中联会的会刊停刊前发过一篇某位老师的文章,就是说这个,我很赞同。记得我也曾跟无嗔(杨庆*)老师、老康(康黎明)先生聊过这个。我说我之所以写联无获或只有小获,就是因为只会做创意联,这样的联只能挂在气球上,贴在墙上;而那些诗意对联才真正能够成为经典,能够最终传世,因为它们会被镌刻出来。这也正是董汝河大师、谢毅大师、刘志刚大师乃至今天活跃在联界的一批年轻大师让我仰慕的地方。这算是我的联观吧。
大家是不是也感觉现在的获奖联,很多难以刻出来,甚至贴出来,它们只能用来读。我想这种阅读型的对联,离实用性越来越远。这是一种进步呢,还是走偏?我不知道。但愿引起大家的重视。我看到今天这节课的广告贴,剑客用了我今年央视春晚征联入优秀的那联。谢谢厚爱。这联太硬,太主旋。不太好。我曾跟学生分析过这次征联中的十佳联,还写了分析。下面逐个说一下,算是我的赏析。
万里挑一:央视征联十佳为什么是它们?10副猴年最佳春联为什么能万里挑一,横空出世?且让我结合“百优”联,将“十佳联”的特别之处,一一道来。
1、刘敏各族同兴,千秋盛世千年梦;多边共享,一带春光一路情。大气,给力!上句写国内,民族融合,太平盛世;下句写国际,多边合作,一带一路。在春晚这个喜庆热闹的大舞台,无论是老干部还是老百姓,听了都会扬眉吐气。其实本联尚有些许缺憾,那就是上联下句的“千秋”与“千年”同义,有“合掌”(同义重复)之嫌。若“千年”更改为“千家”或许更为完美,既避免了同义之病,“家”与“族”的前后呼应也更为紧密。百优联中,由著名联家阙东明撰写的一则联语则注意到了这点,并且写“一带一路”同样大气磅礴:中国步铿锵,一带春风馨一路;小康图烂漫,千年绮梦富千家。
2、彭善民十三亿决胜十三五;第一春先登第一程。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这是年度新词,焦点话题,但应对起来非常非常麻烦,因为是三个数词。许多联手知难而退。这副联不仅迎难而上,而且再添加难度,增加了“十三亿”,可谓艺高人胆大。“第一春先登第一程”的下句,可将序数加数量的组合视为数词,也可视为联内自对(“十三亿”对“十三五”,“第一春”对“第一程”),符合联规。这个对句不仅创意新颖,别开生面;而且大气不凡,合情合景,自然胜人一筹。立意“十三五”的创意联,百优联中的一副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这副亲切自然的作品作者为吴伯谐: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五年宏愿,三春莫等闲。
3、吕兰旺听大国强音,三呼必胜;看小康健步,一往无前。这副联十分精彩,妙在后四字的气势,妙在格律的协调,妙在用词的工稳及词语间的呼应。仔细推敲,几乎一字不可易。同样是“强音”,本人的入选百优的那副联则从“民生”与“*令”立意,突出赞扬习李中央领导核心许多爱民的“暖心”之举,但在气势上则自愧不如吕联:万户民生无短板;三春*令有强音。
4、万山明人民币入篮,中华崛起;亚投行发轫,大国担当。人民币,亚投行,我预想过,一定有写这个内容的联语能够入选十佳,最后拚的是用词,是创意。这副联“入篮”与“发轫”,“中华”与“大国”对仗极为工整,其他用词也较恰贴。附上我自己写这个内容的创意联,落选的原因可能是想表达的太多,或用词欠工,以及“行”(亚投行)“船”(登月飞船)的表达不明:行开业,币入篮,中华圆梦;船上天,舰下水,大圣护航。
5、曾小云鸣鹿呦呦,春风又发青蒿叶;啼莺恰恰,丝路新翻碧柳条。能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与“一带一路”放在一起,且写得这么美,不得不佩服著名广告语大师、楹联高手曾小云先生的非凡功力。可能联界无数高手都想到要写屠呦呦,但这个名字可能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曾先生则妙改《诗经》,化用杜诗为对句,两个拟声的叠词,再加上“春风”“丝路”“青蒿”“碧柳”,一副优美可感的诗意对联便跃然纸上了。“呦呦”难题如何化解?老联家胡周崇获百优联的一则联语是这样解决的:鸣鹿食蒿,又圆中国梦;神猴舞棒,喜闹小康春。
6、王龙强
年甲午马年。马,奔腾向前,飞越有力,顽强坚韧,人皆爱之。寄人以语多言一马当先,马不停蹄,马到成功。时人需要马之精神,来驾驭时代这匹奔马。自从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圆梦追梦成为时髦用语,时代强音激励人心,提振精气神。昂扬斗志与马的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于是“马”和“梦”之间,自然会大有文章可作。跃马奋追梦,追梦更跃马。在今年的春联里既喜庆吉祥,又使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马”“梦”组合高扬主旋律,成为了今年春联一大特色,亮点。在“马”“梦”春联组合中,作者各展其才各尽其妙,有不少佳联精品。虽春节渐去,但迎春之情,马之精神,逐梦之志,当长留人心。温习春联中驰马追梦,学习写联技巧、会心欣赏之余心胸得以开阔,块垒得以消除,精神得以鼓舞,岂不一举两得。文中例举之联为《中华诗词》年第2期刊载春联,或是各地获奖春联。
“马”“梦”组合里,多是策“马”追“梦”型。即在上联或下联中,“马”在前,“梦”在后,还多出现在上联。这样组合与人们认识相符,且“马”和“梦”都是仄声字,宜在上联,还兼有直奔马年主题之意。组合情形就我所见,分开的居多,于一句的较少。试举三例:
康庄跃马,大业齐追中国梦;
锦绣迎春,清明喜绘上河图。
——郑来贵
龙马精神,宜兴中国梦;英雄气概,大定小康春。
——蒋东永
昆山驰誉,娄水扬帆,一马当先圆美梦;图画传神,琼花壮景,千联溢彩贺新春。
——李子民
少数春联中“马”“梦”组合是逐“梦”上“马”。这种组合在上联或下联中,“梦”在前,“马在后”,别开生面多有新意。试举两联:
梦想看关中,似锦前程当跃马;
人文融画里,争春鼎业喜闻鸡。
——张志强
圆梦又催千里马;富民更上一层楼。
——宋领
还有一些春联,是“梦”边无“马”,或“马”边无“梦”。即“梦”和“马”,各自在上联下联里,谁前谁后不分座次。这类联很灵活,发挥空间很大。试举两人作品:
好梦扶摇龙气象;
春风抖擞马精神。
——马玲
万马奔腾,向春天进发;群花绽放,助梦想飞翔。
——周雪梅
“马”“梦”组合里,相对来说,“马”比较活跃,汇词丰富。联中有“千里马”“骐骥”“快马”“马蹄”“马首”“金马”“跃马”“宝马”“骏马”“马步”“犬马”“一马当先”“马嘶”“人欢马叫”“龙马”“马精神”“马力”等等。而与“梦”组合的词相对来说少些,多是“中国梦”“好梦”“梦想”“追梦”“小康梦”“圆梦”“彩梦”等。
驰马春联好追梦。春联短小宜直抒胸臆,应用描写手法的则属凤毛麟角,其巧妙构思让人眼前一亮。钟宇在“甲午年‘文明三门峡’全国春联大奖赛”中获一等联就用了描写手法,其联是:
滚滚大河声,犹同马啸;
煌煌中国梦,正合民期。
春联寓教于乐端庄大气,把春联写得生动有趣实殊不易。?徐华宁在年芜湖市第29届新春联大赛中,把大地迎春,写成“与春来合影”,出人意料,富有新意,读之有趣有味,不愧为获得一等奖春联。
巨埠景深,恰与春来合影;
小康梦好,还需马不停蹄。
年12月21日于联都论坛之百家讲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