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钩沉丨曹钦白民国知识分子的ldquo
TUhjnbcbe - 2021/8/29 1:44:00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曹钦白,龙年生人,忝附老三届骥尾。下过乡,当过兵。复员后进入税务局工作。年~年,在陕西《税收与社会》《陕西国税》《陕西税务》杂志社供职。

原题

民国知识分子的"上山下乡"运动

作者:曹钦白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群知识分子,他们有理想有热情,为拯救国运民瘼,自愿到农村去,研究改变中国最贫弱的农业和最贫困的阶级农民的救赎之路。“天道酬勤”,他们的努力,即便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虽时过境迁,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们。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齐齐袭来的时期。内忧是辛亥革命后,国内各方势力对国体和*体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为争夺地盘混战不休;另一方面,虎踞在东北的日本驻屯*蚕食鲸吞国土,中华民族处在危亡之中。在国势颓唐,经济不振,社会徘徊的这个时期,偏有一批胸怀理想的志士仁人,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精神,探求拯救中国和中华民族之道。不约而同,他们都选择了“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开展乡村振兴、复兴、建设的“乡村建设”道路。之所以选择农村,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作为历史上一直以农立国的大国,农民、农业、农村是中国复兴的“短板”,只有堵住这个短板,夯实国之基础,方有可能推动工业革命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据华洋义赈会—年间对冀皖苏浙农村状况进行的调查,农户年收入在元以下的达67.9%。另据后来对北部农村所作调查,农户每家平均年收入为.6元;对东部农村的调查,每户年平均收入为15.5元。农户家庭年支出中,平均用于食品支出所占比例高达59.9%。以恩格尔定律来衡量,饮食支出占家庭总支出59%以上者属于贫困;那么,当时的中国农村家庭,除极少数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属于贫困线以下。从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分配看:据国民*府农村复兴委员会年对江、浙、陕、豫等省农村的调查,不事耕作的地主虽只占总户数的2.%,每户平均拥有土地却高达12.9亩,拥有田亩百分比为26.8%;而占总户数64.7%的贫雇农,每户平均拥有土地仅占4.6亩,拥有田亩百分比为26.%。占总户数绝对多数的贫雇农家庭必须向地主租地耕种,才能勉强维持生计。9年—年发生在美国和欧洲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以农产品为主的外贸出口,使得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雪上加霜,多数农民生活陷入绝对贫困化。“国家有难,匹夫有责。”6年,以留学美国归国的晏阳初发轫的乡村建设运动选在河北省定县率先展开。一批“海归”博士,放弃大城市的工作,举家迁居定县,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博士下乡”景象。之后陶行知、梁漱溟、卢作孚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也在不同地区接踵开启了他们改造农村的实验活动(梁漱溟将其称为“知识分子下乡运动”)。“在村民的记忆中,穿着灰色长袍的晏阳初,‘眼睛出奇的明亮’‘说话时面带微笑’‘对穷人亲’。”7年,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晓庄学校成立,开学当晚,陶行知与几位客人睡在稻草铺就的“地毯”上,同卧的还有一头大水牛,他戏称为“牛大哥”。这个留美学生,开始了脱下西服,穿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的生活。当年随同梁漱溟从事乡建运动的知识分子不下百余人。梁自撰对联:“与马牛羊鸡犬豕作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一、乡村建设运动简述需要说明的是,其时乡村建设虽然“四面开花”,但却没有统一的“规定动作”,都是以发起者的理念为主开展的“自选动作”。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卢作孚被称为“民国乡村建设四杰”。笔者以四人“乡村建设”实践为主,辅以个别代表性的人物活动,介绍他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晏阳初(—),四川巴中人,年起先后就读香港、美国大学修*治经济历史。年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任总干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参加“赴法华工服务团”,开展“识字教育”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所以就在法国决志,他日归国,定投身于平民教育。”晏阳初们认为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其根本问题则是人的问题。指出在国人身上存在愚、穷、弱、私四大缺陷。国民的大部分缺乏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中国的一切建设,亦无从谈起。晏阳初们在定县的实践,以上述认识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建设。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方式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6年,“平教会”确定定县翟城村为实验区,年,平教会向全县推广该村的实验计划,设立定县实验区。以文艺教育解决知识贫乏。创造乡村平民学校。用五年把定县的文盲率由84%降到了40%。用戏剧表演形式搞文艺教育,提升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以生计教育解决贫困。通过育种改良,棉花增产56%,小麦增产20%,高粱增产0%。以卫生教育解决体质弱。创设三级保健网,村里设保健员,负责卫生宣传和疫苗接种,可以给普通疾病开药。乡镇有保健所,负责训练村保健员和日常门诊。县里设保健院,医院。到年,在控制天花流行、传染病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新中国建立的农村三级医疗网,其实就是定县模式。以公民教育解决自私狭隘问题。如组织村民合作做公共事务,旨在建立合作和奉献意识。定县实验的很多成果得到全国推广,还有许多国家前来考察。年华北事变后,定县实验被迫将重心向抗战后方转移。年“七·七”事变后,定县实验停顿。晏阳初在定县的实践,泽被后世。据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该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晏阳初引入的良种仍然广受农民的欢迎。年初,晏阳初受湖南省*府邀请,在湖南实施平民教育和村治实验。这是平教会运思多年的“省单位实验”理论及制度首次见之于行动。年后,平教会转移到后方重庆,先在巴县创立私立乡村教育学院,开始战时的乡村建设活动。又在省*府同意下,划巴县和璧山县为“巴璧实验区”。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助中国的“晏阳初条款”,国民*府即划定四川省第三行*督察区为试验区范围,称“华西实验区”,任命平教会骨干、第三行*区专员孙则让兼任实验区主任,以“*教合一”的方式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晏阳初和“平教会”的乡建实践特点:一是在内容上不断递进,经历了平民教育、县*实验到经济建设。二是在地域上不断拓展,从一个县到若干个县再到“华西试验区”的一个行*督察区的十几个县。三是合作对象不断扩大,从以“平教会”同仁为主,到与*府深入合作,“*教合一”。四是由向社会争取赞助到获得美国大笔资助。五是实验逐渐触及到土地这一“乡村经济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体现“农业生产组织化”理念的土地方案。由于内战,方案基本停留于设想层面。

晏阳初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著作。他的乡建运动不仅获得了社会各界包括*府的赞誉和支持,而且获得了世界性的肯定。年5月24日,晏阳初与爱因斯坦等被评为“现代对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

大陆解放后,晏阳初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乡村教育理念,协助发展中国家推进平民教育运动,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二)陶行知(—6年),安徽省歙县人,8年起入杭州医学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教育学。7年在回国的船上,即立下“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志,终身不渝。陶行知的教育事业起步于年出任中华教育改进委员会主任干事。真正打上其个人烙印的实验,则从成立南京试验乡村幼稚园(6)和创建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7)开始。其教育实践经历了由城市贫民为主的平民教育向农民教育的重心转移,以及将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最初尝试。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弱点在农村,主张把乡村教育作为“改进社最重要之事业”。他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要筹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7年陶行知开办了晓庄中心小学;接着,又筹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陶行知亲任校长。晓庄学校被学术界和乡村建设运动者称为“改造中国乡村的试验机关”。晓庄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单位,而是作为“改造农村生活的中心”。首先,成立民众学校,对附近地区农民进行识字、扫盲教育。其次,开办中心茶园,提供健康的休闲场所,帮助农民摆脱*博、吸*等陋习。第三,医院,给农民免费看病,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传。第四,成立剧社,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第五,成立“联村自卫团”,开展防匪防盗自卫活动。由于晓庄学校师生参加了反帝游行活动,学校被*府封闭,陶行知等受到通缉,避难日本。翌年,陶行知回国后,先后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事、生产、民权、生育训练等。创办晓庄研究所和培养难童中的天才儿童的育才学校。并开展了“小先生”运动,在当年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战爆发后,陶行知提倡“国难教育”,推动大众教育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结合。抗战胜利后,积极推动民主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点:一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因为他爱人类,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二是使自己“成为农人队伍中的一分子,和农人共甘苦,同休戚”,帮助农人“自己救自己”。三是建立在“弱者本位”和“幼者本位”价值立场上的平民性。四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世界的主人。”这是“民主教育”的本质,而民主教育又是民主*治的基础。(三)梁漱溟(—),原籍广西。宣统三年(1),加入同盟会,中学毕业后任京津同盟会《民国报》编辑兼记者。民国四年(6),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受蔡元培聘请到北京大学任印度哲学讲席。民国十六年(8),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期间,提出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案。民国十七年(9)秋,赴河南辉县参与筹办村治学院。民国十九年(),赴山东邹平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倡导乡村建设运动。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全国*协委员、常委。年后,相继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梁漱溟自立身起,就有了为“王者师”的抱负,他“践身心之则”,决心从农村问题入手,找寻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他认为乡建必须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方案,如果不从*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整体布局,则无以解决中国的问题。他开出的“药方”是,以乡村建设重建乡土中国的秩序,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治的发展方向,进而完成中国民族自救运动的转变。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以19年7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由乡村建设研究院负责,侧重于人才的训练及问题的研究。年国民*府内*会议后,邹平的乡村建设与国民*府的县*建设实验合二为一,这是后一阶段。年6月,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学。下设研究部、乡村服务训练部、邹平实验县、农场、社会调查部、医院卫生院和图书馆。课程分基本研究和专科研究,基本研究包括社会进化史、乡村建设理论和*事训练,专科研究包括农村经济、农业改良、产业合作、乡村自治、乡村教育和乡村卫生等。年12月,国民*府第二次全国内*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县*改革案》《地方自治改革案》等。山东省*府据此确立邹平和菏泽为县*改革实验县,两个实验县均隶属乡村建设研究院。乡村建设实验获得了合法身份,梁漱溟亲自担任研究院院长,实验县的各级行*人员由研究院任命,实验县的县长人选也是由研究院向省*府提名,梁一度兼任实验县县长。梁漱溟多年期待的“*学合一”终于有了实验平台。其一,*府改革。以教育机关、学术机关兼为行*机关,将县以下地方行*改革包括于实验区的工作内容里。推行*治实践的机构由村学、乡学,由学董、学长、教员和学众四部分人组成。村学学董会和乡学学董会,作为乡学村学的办事机关,负责办理公众事务。其二,广办教育。把改造农民教育放在首位,特别重视识字教育和社会教育。村学的成人部和妇女部设置识字、唱歌、精神讲话、*事训练四门课,而以精神讲话课最为重要。规定教员除了教书之外,还应时常与村众接头,随地尽其教育功夫;努力把村学办成全村人众经常聚会的场所。其三,发展经济。成立经济合作社,设立金融流通处。农民可以存款。但借款必须以合作社的名义才能借。产品统一回收外销。研究院建实验农场,负责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科技,在邹平几乎都能见得到。其四,改良风俗,塑造新农民。禁止陈规陋习。明文取缔贩*吸*、*博;成立妇女组织,提倡妇女接受教育,禁止缠足,戒除早婚;复兴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礼贤尚义、勤劳俭朴、乡邻和睦等。其五,成立“联庄会”,维护社会治安。年10月后,日寇进入山东,梁漱溟和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同事被迫撤离,乡村建设被迫停止。梁漱溟的实验引起了当时和以后海内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钩沉丨曹钦白民国知识分子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