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收工了。”8月3日上午11点,璧山区玉泉湖畔的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先进计算研发基地项目工地,随着扩音器中传出通知,现场多名工人暂时放下活计,开始了午休。
▲年8月3日11点,璧山区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先进计算研发基地项目工地,工人们陆陆续续离开工地准备午休。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
工友们三三两两走到工地的一处遮阳棚下,拿起桌上切好的西瓜,大快朵颐起来。接下来他们有接近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目前天气炎热,我们都是错峰施工。”该项目总包单位——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场负责人杨德军介绍,具体是每天6点到11点,16点到19点左右。“我们现场各种防暑降温的药品、饮料和物资都非常齐备,让工人们无后顾之忧。工地上空的塔吊也安装了喷淋装置,时不时给大伙来一场清凉的‘细雨’。”
除了施工管理方,工人们自己也有不少防暑降温的“妙招”。例如工人赵华富就在自己的安全帽周围安上了一圈纸板,看起来有点滑稽,但却能有效遮挡阳光。
▲年8月3日11点,璧山区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先进计算研发基地项目工地,户外工作的工人赵华富(中)将纸板剪开圆洞架在安全帽上遮阳。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
“工地上不能戴遮阳草帽,但安全帽又不能遮阳,我这样一弄,就两全其美了。”赵华富嘿嘿一笑,向记者介绍他的创意。
杨德军表示,在符合工地各项规定的前提下,他们也鼓励工人自己动脑筋开展防暑降温。除了在帽子上想办法,有些长期在固定点位工作的工人,还给自己搭了简易的遮阳棚。
据了解,上述研发基地项目致力于自主开发面向推理加速的通用智能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制造等领域。项目建成后将助力重庆打造先进计算技术产业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德军介绍,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栋层高27.1米的主楼、地下车库和相关附属配套工程,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工人们正在进行楼面装饰和广场园林绿化等收尾工作,计划下个月内整体完工。
在记者眼前的主楼,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的弧形线条,看上去颇具设计感。实际上,由于材料加工周期比较长、交叉施工较多,施工期间又恰逢疫情、山火等不利因素,该项目自年4月18日开工以来,工期一直相当紧张。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建设方运用了BIM(建筑信息建模)等先进技术,对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模拟、统计和优化,并通过精准策划、提前准备各项资源,实现了外墙、地下室和楼层同步施工,节省了大量时间,保证了各项目阶段的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