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http://m.39.net/disease/a_5416226.html(1)城区跑了几天后,视线瞄向了远一点的地方,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去往永川和江津几处路程方便、以前也没有去过的地方转转。第一站,最远处的朱沱古镇,先上四望山,去拜寻四望山寺。四望山寺(古名李公庙),位于永川区朱沱镇四望山村山顶,建于清嘉庆24年,盛于同治12年,至今已有余年历史。原寺庙占地约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下殿被毁,仅存上殿(李公殿)保存较好,新世纪后逐步恢复,现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望山寺是为祭祀李存孝而建。李存孝(?~年),代州飞狐人(今山西灵丘),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义子”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后李存孝被李克用另一养子妒忌,设计处死。当地人敬仰李存孝忠勇贤达、安国爱民,将其骸骨收殓入棺,葬于江边,并在长江边建灯塔一座(破“四旧”时被毁),在四望山建起“李公庙”,将每年李存孝的生日——阴历正月十二定为“永南会”,每年此日,凭吊祭奠、抬像巡游,热闹非凡。原寺庙矗立山头,大门正对一上山之道,现今修造水泥公路上山,可停车在寺庙之后,并在后面另开一门。下车一看,现今为防疫阶段,寺门不开,本欲离开,但转转就到前面,这才发现另有天地。(2)附近的朱沱镇因地处长江段江流回旋处,有深泓一沱,加之朱姓居多,取名朱家沱,简称朱沱。这里曾是唐宋时期万寿县县治所在地,近几年在汉东村发掘的“汉东城遗址”,也证明了这里曾作为县治而存在。江边,大片的老房旧巷,人户基本搬走,房院空敞,看样子这里似有准备恢复古镇建设,而不是拆去古镇,建设新区。永川一地,古镇甚多,尤其是贴靠长江边上,但凡大村乡镇的多是古邑、老镇场,像朱沱附近的石蟆古镇、松溉古镇、白沙古镇等皆如此。同所有江边市镇一样,这里也有一处渡河码头,江对岸为沙湾,每天定点有渡轮往来长江两岸,接送往来之客。看前两年别人拍摄的古镇景象,还一派热热闹闹的古镇老街生活之景,今房空街静,虽有萧杀之气,但那旧日市井生活所残留下的温暖仍在缓缓溢出。这里曾有一家福六酿造厂,创建于清咸丰年间,年公私合营时,以百年老字号同泰祥为主体,整合“六和春”、“鼎鑫隆”、“德兴隆”、“德永昌”四家老字号酱园厂公私合营于供销社,统称其为“朱沱酱园厂”。经多次演变后并私营化,于0年更名为“福六酿造厂”,主要从事朱沱豆油(酱油)、豆豉、麸醋、麦酱、豆瓣酱、盐白菜的生产,被授予“重庆老字号”称号。人已走,房院未拆毁,街巷仍存肌理,似要坚守到再生的那一刻。曾在靠近江边有一座细瘦高耸的白塔,六面九级,曾为永川胜景,据说地方*府有意重建。朱沱镇还曾留下半副“朱沱绝对”,因此在民间有“天下第一长联在江津,天下第一怪联在朱沱”之说。这半副联为“朱家仙女嫁二郎,轿过高石坎,回头四望”,联中嵌进五处朱沱地名:“朱家沱”、“仙女山”、“二郎山”、“高石坎”和“四望山”,多年来难倒一众文人雅士。今有闲人以朱沱之水为其续补下联:“朱家仙女嫁二郎,轿过高石坎,回头四望;汉东福龙巡天河,澜安桌子角,顺水关溪”和“朱家仙女嫁二郎,轿过高石坎,回头四望;天河鲤鱼跳龙门,潮涨水渡滩,青云九层”。另在朱沱附近有多座古桥,“德龙桥”、“伏龙桥”和“龙门桥”等,其中龙门桥位于笋桥河中游,11孔大型青石板拱桥,各桥皆因未能做细细的攻略而被忽视掉。朱沱镇东北方向,靠近江边,建一巨大的朱沱工业园,似主要以造纸业为主,规模已现。江边有朱沱新港,为渝西良港,可通航和靠泊吨级船队。再往北一点,建有永川长江大桥,当年规划时曾取名“朱沱长江大桥”,也有人说曾拟名“重庆西三环长江大桥”,真不知为何西三环能围合到这里。(3)中午过,赶奔下一站,朱杨溪,进至江津地界。不知为何这里不叫朱杨溪镇,而是以朱杨镇为名,但朱杨溪这个名字早已在爸爸的念叨中过去了几十年。重庆解放之初,爸爸参*,首先就是随*修筑成渝铁路,曾驻扎朱杨溪很长时间,最后也是从这里踏上奔赴 的征途,所以这里曾是爸爸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一个让他挂牵了一辈子的地方。我不知他后来是不是再次踏上过这里的土地,但我们这次来也是为了代爸爸再次看一眼这里的土地和景象。成渝铁路从重庆出来就一直沿着长江行驶,并随着长江的弯折而弯折,但在到达朱杨溪后,就折拐向北沿临江河而行,并直奔成都方向而去,而在这里则留下一站,名朱杨溪站,三等站,始建于年。。朱杨原住民,多系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由湖广辗转迁来。清初,周杨二姓有人来此,分占朱溶溪(即溶溪河,又名临江河)两岸,因名周杨溉。两姓出资,设置义渡,徐家咀石壁上,刻有“周杨济渡”四个大字。继后由群众集资,建立渡船会。渡口两边,店铺日增,众义立场。因沿溪绿柳成荫,溪水朱红,交相辉映,遂改朱溶溪为朱杨溪,场因溪而名。镇中一条铁路,将镇子分成两半,靠长江部分略显老旧,尤其是近江边一带曾是老街旧巷。这条铁路当然不是成渝铁路线,而是一条通向江边有很多罐装体厂区的专线,不过可能现在这里也不经常过火车,大家都把铁路沿线当成了社区公共空间一般老街中,真正古旧的房屋并不多,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相对比较简陋,但住在这里的人们依旧开心活泼,生活过的有滋有味。(4)朱杨溪北有利济桥,位于板桥场,而在距离板桥不远的地方有祖定寺。祖定寺,村中小庙,但同样此刻也是闭门谢客。(5)在朱杨镇板桥场,有一座历经余年风雨的古桥——利济桥,又名“万古桥”俗称“板桥”,横跨溶溪河上(临江河,就是最后在朱杨溪汇入长江的那条河流)。此桥于清乾隆末年由乡人募谷筹资修建,于清道光六年(年)竣工落成。桥长84米,宽8.8米,高13.2米,闻名于江津、永川二区,虽历经百年雪雨风霜与急流狂涛,其雄奇与壮美仍旧令世人惊叹,现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利济桥两桥头,原有一大一小两座石牌坊,两尊雕刻精美的大石狮驻守其下。其中一座牌坊,是当地举人为纪念养母所立,为杨氏节孝石牌坊。桥头还曾有一座文昌庙,香火鼎盛时,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赶来烧香拜佛,其均在破“四旧”中被毁。利济桥两侧,小古街一段,居民生活依旧,宽敞的桥面上,今成居民的客厅。桥北侧不远,老街尽头,成渝铁路穿过,曾经繁忙的铁路现今每日仅有有限的列车通过,不知哪根铁轨是爸爸当年流血流汗而铺就。(6)再至石门大佛寺,此处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大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始建于北宋年代,现主体建筑格局多为清代所建。整个大佛寺建筑依山崖而建,结构严谨,雄伟壮观,主殿为七重檐山木结构建筑,是中国清代典型的高层建筑。殿内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脚踏莲花的观音像。观音造像慈眉善目,端庄娴静,头戴宝冠,宝冠中有一笑容可掬的罗汉。造像身着天衣绶带,全身贴金彩绘,胸饰缨络,腹部悬挂法轮,懒座于莲花之上,左脚微抬轻踏荷叶,左手置于左膝上,右手自然下垂,神态安详,雍容华贵中透露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神韵伟岸栩栩如生。这是中国脚踏莲花观音造像中最大的一座,在全国佛像中排位第九。大佛寺坐北朝南,依山伴水,成渝铁路从寺前经过。疫情期间仍是不再开放,闭寺期间正好行维修之工程,由广州市白云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上面还有一座小庙,上佛寺,同样未开。(7)石门镇因两岸石壁如门矗立,江水滔滔夺门而出而得名。石门镇靠近江边一侧,有大片的老街旧巷,行其间有时光倒转之感。老街的记忆不关寒暑,不关悲喜,一路行来,一路流连;一路品评,一路吟诵。只是一份眷乡恋亲的情愫,涌上心头来。石门老街由梁子街、两路街、银子街、半边街组成,据说石门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正是因为靠江近水,得交通便利、贸易昌盛之利,使得老街曾辉煌过一时。老街连接着石门码头,昔日的石门渡口,每逢赶集日,便有不少商家、渔家都乘船来石门场赶集,老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今,码头依在,只是乘船渡河的村民多不再以商贸为主,只是为通勤方便而已,老街也冷寂并衰败许多,往日的繁荣已不复存在。修筑成渝铁路时,将老街旧镇劈成了两半,只是今日上一半继续建设发展,而下一半则萧条欲败。想想当年繁忙的成渝线定会为这里带来欢愉与热闹,而今这条铁路线的冷寂也同样影响到了这里的生气。(8)回程途中看到距离聂荣臻故居不算远,遂拐弯进去瞧瞧。聂荣臻故居位于江津吴滩镇郎家村,原名石院子,坐西向东,三重堂建筑,共有房屋17间。聂荣臻青少年时代在此生活了15年,后随全家迁往邻近的狮山院子佃居。年,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并走上革命道路后,再没回过旧居。年秋,石院子遭土匪焚烧,仅存西北角两间偏房,年,当地*府按旧居原貌修复,后扩展成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碧南河,一条长江上的小支流,可能是因为正好横剖璧山城区而得名吧。在上高速前,曾两度跨过这条小溪,两座桥虽不为古桥,但皆有古意,一为大冲大桥,一名人民桥。上高速后,虽仍有景,但疲乏致使花眼朦胧,昏昏欲睡下脑海中再无美景留存。(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